卷十二·利涉大川
《易》卦辞称“利涉大川”者七,“不利涉”者一。爻辞称“利涉”者二,“用涉”者一,“不可涉”者一。《需》、《讼》、《未济》,指《坎》体而言。《益》、《中孚》,指《巽》体而言。《涣》指《坎》、《巽》而言。盖《坎》为水,有大川之象;而《巽》为木,木可为舟楫以济川。故《益》之彖曰:“木道乃行”,《中孚》之彖曰:“乘木舟虚”,《涣》之彖曰:“乘木有功”。又舟楫之利,实取诸《涣》,正合二体以取象也。《谦》、《蛊》则中爻有《坎》,《同人》、《大畜》则中爻有《巽》。《颐》之反,对《大过》,方有《巽》体,五去之远,所以言“不可涉”,上则变而之对卦,故“利涉”云。
《 易经》 的卦辞说到“利涉大川”的话有七次,“不利涉”的话一次。爻辞说到‘利涉”的话有两次,“用涉”的话一次,“不可涉”的话一次,《 需卦》 、《 讼卦》 、《 未济卦》 中的话,是针对《 坎卦》 的卦体而说的。《 益卦》 、《 中孚卦》 是针对《 巽卦》 的卦体而说的。《 涣卦》 则针对《 坎卦》 、《 巽卦》 而说的。《 坎卦》 的象义是水,有大河的取象;而《 巽卦》 的象义是木,木可以做成船和桨来渡河。因此《 益卦》 的豪传说:“木道乃行”,《 中孚外》 的象传说:“乘木舟虚力”,《 涣卦》 的豪传说:“乘木有功”。另外,船为桨的便利,实际上是取象于《 涣卦》 的,《 涣卦》 正是合坎(水)、巽(木)两个卦体来取象的。《 谦卦》 、《 蛊卦》 则是中爻有《 坎卦》 ,《 同人卦》 、《 大畜卦》 则是中爻有《 巽卦》 。《 颐卦》 的阴爻阳爻反过来,就变成对卦《 大过卦》 ,变成《 大过卦》 才有了《 巽外》 的卦体,九五爻离《 巽卦》 卦体离得太远,所以说“不可涉”,上位的经卦如果阴阳爻互变,就变成对卦《巽卦》 了,所以说“利涉”。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