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蔡君谟帖
蔡君谟一帖云:“襄昔之为谏臣,与今之为词臣,一也,为谏臣有言责,世人自见疏,今无是焉,世人见亲,襄之于人,未始异之,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观此帖,乃知昔时居台谏者,为人所疏如此。今则反是,方为此官时,其门挥汗成雨,一徙他局,可张爵罗,风俗偷薄甚矣。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襄再拜,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闽中荔枝,唯陈家紫号为第一,辄献左右,以伸野芹之诚,幸赐收纳,谨奉手状上闻不宣。襄上昭文相公阁下。”是时,侍从与宰相往还,其礼盖如是,今之不情苛礼,吁可厌哉!
蔡君读有一个贴子说:“我过去当谏官,与今天当词臣、是一样的,当谏官有批评弹勤的责任,人们自然和我疏远,现在没有这个责任了,人们就和我亲近,我的为人,没有两样,而是人们对我的看法有两种。”看了此帖,才知道在御史台当谏官的被人如此地疏远,现在却翻了过来,当他刚任谏官时,门外车马拥挤不动,一旦换了别的官,门外就能支鸟网,人情薄的是太厉害了。他又有送荔枝给昭文相公一个贴子,说:“我再三致意,近来想你一切顺适。闽中的荔枝,惟有陈家紫最好,现在送上,用以表现野人献芹的诚意,希望收下,敬上此书,不复一一,此上昭文相公阁下。”当时侍从官和宰相往来、礼节就是这样,现在不近人情,礼节甚严,真是讨厌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扬子法言
- 农家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