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史馆玉牒所
国朝熙宁以前,秘书省无著作局,故置史馆,设修撰、直馆之职。元丰官制行,有秘书官,则其职归于监、少及著作郎、佐矣。而绍兴中复置史馆修撰、检讨,是与本省为二也。宗正寺修玉牒官亦然。官制既行,其职归于卿、丞矣。而绍兴中复差侍从为修牒,又以他官兼检讨,是与本寺为二也。然则今有户部,可别置三司,有吏、刑部,可别置审官、审刑院矣。又玉牒旧制,每十年一进,谓甲子岁进书,由甲戌、甲申岁复然。今乃从建隆以来再行补修,每及十年则一进,以故不过三二年辄一行赏,书局僭赏,此最甚焉。
国朝熙宁以前,秘书省没有著作局,所以设里史馆,设修撰、直馆的职位。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有秘书官,那么其取权归于秘书监、少监及著作郎、著作佐郎。而绍兴年间又设里史馆修撰、检讨的职位,这和秘书省一分为二。宗正寺中修玉牒官也是这样。元丰年间改革官制,它的职权归于寺卿、寺丞。而绍兴年间再次差侍从为修牒官,又以他官谦任检讨,这和宗正寺一分为二。今天有户部,可是另外设里三司,有吏部、刑部,可是另外设置审官、审刑院。另外,按照玉牒旧制,每十年,进献一次玉牒,如果甲子年进献玉牒、那么甲戌年、甲申年也都进牒。如今,从建隆年间以来,再次进行修补,每十年进献一次,所以不过三、二年总是统一行赏,秘书局不按惯例行赏,以此为最厉害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