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忠恕违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已而不愿,然后勿施诸人也。”诸公之说大抵不同。予窃以为道不可名言,既丽于忠恕之名,则为有迹。故曰违道。然非忠恕二字亦无可以明道者。故曰不远。非谓其未足以尽道也。违者违去之谓,非违畔之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苏子由解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说与此略同。
曾子说:“孔天子之道,只有忠、怒罢了。”《 中庸》 说:“忠恕距离理的本源不远。”学者们怀疑这两种说法不同。程伊川说:“《 中庸》 怕人不懂,才指示说忠恕接近道的本源。”又说:“忠恕固然可以贯穿全部的道,子思怕人不好懂,所以才降一等来解释,”又说:“《 中庸》 以为虽然曾子说过万事之理只有忠恕,还怕人怀疑它不是理的本源,所以说离理不远。”游定失说:“理的本源只有一个,岂能用比较来确定?忠怒之所以违理,是因为它不能一切表现都在行事上。虽然如此,但想学道理的,没有比这更接近的了。所以说它离本源不远。”杨中立说:“忠怒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理,然而它距离理的本源不远了。”侯师圣说:“子思讲的忠恕,加在自己身上不愿接受,也不能加在别人身上。这本身已离开理的本源了。象圣人就不是等加给自已不愿意,而后才不加给别人的。”这些人的说法不尽相同,我私下以为万物之理,不能用名称来表达,既然把理的本源,加上忠恕的名称,就是有了痕迹。所以说它离开了本源。然而脱离了忠恕二字,也没有能够阐明道理的,所以说它不远。并不是说它不能包括理的本源。违是说离去,不是说背叛。老子说:“最好的东西象水,能使万物得到而不争功,处在众人不愿住的地方,所以它接近自然之理。”苏子由解释说:“自然之理什么地方都有,对什么都有利,水就是这样。然而它已有了形迹,对于自然之理,就有了差别了,所以说它近于自然之理。然而找一个妥当的命名,没有一个超过它的,所以说最好的东西象水。”这说法和我说的大略相同。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