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录类·卷六
◎李绂夙慧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后典试江南,闱中卷几万本,公皆披示,铅华纷披,无不中肯,实近世文人所不逮也。
◎来文端相马
乾隆时,相国来文端公保,善相马。一日,与史铁相国,坐政事堂,闻墙外马行声,公曰:“此良马也,白身而黑蹄。”史公不信,遣人视之,果然,乃笑曰:“公前身是伯乐耶?”笑而不答。夫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而兼知其色,则非思议所可及矣。噫!技亦神矣。
◎嵇文恭风鉴
嵇文恭璜,善风鉴,百不失一。主乙未会试,揭晓后,中式者初见,即鉴别无爽。分两日款宴,前一日,皆丹毫简用者,内百二人不符,由途即选;次日所延,则尽归班矣。尝言乙未一榜无宰辅,惟许紫垣师孙寄圃玉廷,一内一外,禄位崇厚,后果然。
又许金兰溪为臬司,后由臬司官大司寇。曹顾崖城,病右手,虑大考不能作字,欲乞假,文恭曰:“不出三年,当至二品,岂能去耶?”后曹以学土督学山左,荐擢少宰。
◎杨中丞精相术
临川杨中丞<音>,精相术。乾隆甲辰成进士,胪唱前一日,新进士会集乾清门外,公遍相诸同年,谓友人曰:“今科榜眼、探花,当是南北二邵(谓余姚邵瑛、天津邵玉清)。第一人未见,何欤?”嗣见一人,脱帽箕踞,独坐金缸旁,公拱手贺曰:“龙头在是矣。”亟询姓名,则会稽茹古香也。小顷,传前十卷引见,以次唱名,鼎甲皆如公言。
◎吴渔山入耶稣会
渔山与石谷同邑,相友善,而画亦相埒,惟渔山老年,好用西洋法作画,云气绵渺凌虚,迥异平日。相传其后竟从西教,故有浮海不归之说,然无确证也。
故友王润甫汝玉,昔尝语人云:“昭文张约轩通守元龄,曾得杨西亭所写渔山小像,出以索题,上有上海徐紫山跋云:余尝于邑之大南门外,所谓天主坟者,见卧碑,有渔山字,因剔丛莽视之,乃知即道人埋处。命工扶植之,碑中间大字云:天学修士渔山吴公之墓。两边小书云:公讳历圣,名西满,常熟县人,康熙二十一年入耶稣会,二十七登铎德,行教上海嘉定,五十七年在上海,疾卒于圣玛第亚瞻礼日,寿八十有七。康熙戊戌季夏,同会修士孟由义立碑。盖道人入彼教久,尝再至欧罗巴,故晚年作画,好用洋法。西亭此像作于辛酉,其时犹未入教也,余忆张浦山《画征录》,称石谷因渔山借其所抚大痴画幅不还,遂与绝交。今观此事,知石谷之绝交,盖因渔山入彼教,而非为借画不还。石谷事亲至孝,人品本高,旧交割席,不忍显言,故特假细事为藉口耳。”
◎孙渊如折胫骨
孙渊如官京师时,尝被车压折胫骨,为一金姓医治好,后右足尚较短左足寸许,服雄黄兑烧酒,四十九日足发赤斑而愈。金云:“骨原可接。凡人自胎生之骨,如花木之枝,随处可粘,惟在脾胃好,多进饮食,能生新血以益气耳。若后生之骨,如齿牙、膝盖、脑骨数处,则断不能接。所以用雄黄烧酒者,雄黄能去瘀血,烧酒无损脾胃。瘀血不尽,虽治好,遇阴雨必变。”今孙已逾十年,行履适然,惟其医治之精耳。尝嘱终身忌食荸荠,此理未晰,俟考。
◎刘文清晚节
刘文清公墉,为文正公子,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及入相后,适当和相专权,公以滑稽自容。初无所建白,纯皇召见新选知府戴某,以其迂疏,不胜方面,因问及公,公以“也好”对之,为上所斥。谢芗泉侍郎颇不满其行,至以否卦彖辞诋之。语虽激烈,公之改节,亦可知矣。然年八十余,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射人。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余,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三绝
清同治朝,吴文节可读直谏垣,以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纵兵戕戮平民数千,具折严劾,有“请斩成禄之头,以谢无辜百姓;并斩臣头,以谢成禄”等语,廷议以为讦刺时政,饬回原衙门行走,而此折为时传诵,朝野想望风采。同时有云南举人谢焕章,年逾六十,甫捷乡闱,入都会试,其复试题“性相近也”二句。
谢文理境深奥,阅卷者李某,几不能句读,以为文理欠通,竟坐褫革。谢固滇中名宿,有及门八人,同上公车,咸愤不与试,群起揭控。事听于朝,特派大臣复阅,谢得开复,作为本应罚停会试一科而开复已后试期,应无庸再议。而谢之文名,由是盛传日下。人言李某诚疏陋,适以玉成谢名焉。而菊部名伶十三旦者,亦于是时,以色艺特闻。时人为之语曰:“都门有三绝,吴侍御之折、谢焕章之文、十三旦之戏。”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