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
编《清代名人轶事》既成,有客过存,见而问曰:“子何为而作是书也?”
应之曰:“吾欲使新国民取法乎近也。”
客曰:“嘻,异哉!子之迂也。今之新国民,神驰乎五洲之表,思穷乎百科之精,方鄙夷汉唐为不足道,而奚屑问及前清,矧乎况而愈下,降至于琐事遗闻?”
余曰:“不然。人类进化,必循矩镬,一蹴莫几,躐等难越。前有所承,后乃可续;好高鹜远,劳而无获;能近取譬,见闻斯确。且子何徇世俗之见,而轻视前清为也?我国文化,清最发皇,人才辈出,轶汉超唐。自更国体,大改故常,一例推倒,余地莫商。先民典型,力决其防,既无恶之不摘,虽有善而不扬。余为此惧,故先节取其小者、浅者,以示表彰。其间异闻奇迹,均足动人兴趣,增人智慧,以引其入德之方。”
客曰:“子之宗旨诚是,而子之书则非也。里巷之谈,不登大雅,以此迪民,毋乃风马。若子所言,何等宏大,委琐如此,奚裨进化?引人以正,犹惧不暇,宏编巨制,充塞屋瓦。不此之图,而求诸野,自相矛盾,吾见亦寡。”
余曰:“不然。嗜奇好怪,人之常情;即小见大,无粗非精;一归于正,令人厌生。钟鼓是响,海鸟反惊;竹头木屑,功乃可呈。琐闻轶事,大雅椎轮;见仁见智,比类而亲,我思古人,馨咳如闻。余为此书,区类十六,分而观之,沧海一粟。鼹鼠饮河,期于满腹;学行文章,万汇亭毒;政体吏治,官方整肃;节气薄云,节操似竹;先德留贻,俾尔戬谷;文采风流,针砭尘俗;将才蔚起,风云叱咤;境遇所遭,无剥不复;科名佳话,文哉;惟才怜才,益广乐育;宽大之量,足以载福;旁及异征,藉新耳目;信命与数,知足不辱;有妇人焉,须眉巾帼;类而不类,乃入杂录。其事其人,浩如海陆,仅此区区,因限片幅。一隅三反,是在善读。读而有得,无异鸿博,循途践迹,进化之橛,因流溯源,先民可作。”
客闻言,竟不再问驳。弁此间答,岑楼寸木。
中华民国六年八月编者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