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类·卷十三
◎朱高安之学行
朱高安少好学,用志不纷。塾师尝会饮,公不与,读书不辍。师命爨夫遗以酒肉,置座间,若无睹也。每见古大儒名臣循吏之行,辄笔记之。读公年谱,此乃公年十八读书龙城寺事也。公以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领江西解,长洲宋太史大业拔之落卷中,评语嘉赏极至,末云:“旷世逸才,伯祥大士之后一人而已。”拔冠多士,以为振靡起衰之式。宋为大学士文恪公子,揭晓相见,叹曰:“河目海口,昔惟先公,今见吾子”,是太史又不仅文章巨眼矣。高安抚浙,崇俭奖廉,谕民嫁娶之节,里党宾蜡燕会,止五簋,俱有常品,浙人呼为朱公席。道见一妇人盛妆,问其夫,卖菜者,命入署,至厨下,问谁为夫人。时夫人与女奴杂作,妇人莫之辨。公指示之曰:“此炊者,夫人也。”命留侍夫人午饭,馔惟疏菜。食毕,命之出。自是浙俗一变。
(按童通副师槐《过庭笔记》载:高安抚浙,见署前屠户妻,艳饰倚门,召入署,至厅屏后,指一织妇曰:“此我之一品夫人,试观被服何如、所作何事?汝夫杀生命养家,骄侈乃尔,不速改当杖惩。”于是闻者悚然,益相勉以勤俭,盖同一事而传闻互异也。又按袁随园亦记此事,隐其名,而大肆讪诋。随园亦通品,其非笑正人、得罪名教,不知是何肺肝?)
◎江慎修之术数
江慎修,安徽歙县人,好穷经,尤精卜筮之学。著《周易释义》十六卷行世,其析理颇精,创三十六宫之说,谓易中乾、坤、坎、离、大过、小过、中孚、颐八卦,皆无反正,余可反正者五十六卦,其实只二十八卦,合之成三十六数,其说甚新。又谓河图顺生,洛书逆克,按之皆确有见。馆同里某富家三年,兀坐一编,喜愠不形于色,一起居曰定数、一饮食曰定数,富家厌之,辞焉,慎修欣然去。明年重九日,富家集客为茱萸会,慎修适过,主人邀入席。慎修尽三爵、食二馒首,遂起辞。富家挽留,慎修曰:“定数也。”引富人至书室厨后,见有径寸贴,书云:“三年宾主欢,一日遽分手,尚有未了缘,明年九月九,邀我赏茱萸,酌我三杯酒,数定且归休,只啖两馒首。”众大讶。慎修平生不妄交,惟与同村程翁善。程亦精奇门者,一日同醉归,程曰:“月色大佳,盍乘兴入城乎?”慎修曰:“夜二鼓矣,入城且十里,倘不及返,奈何?”程指道旁石曰:“此石今夜亦至城,何云不及也?”慎修笑曰:“诚然,但此石明日始返耳。”
旁观异二人言,坐石旁验之,俄有担酒者以担后轻,载石去,明午果载回,弃旧处,于是村中咸仙慎修矣。村有戴正者,负异才,过目不忘,闻慎修名,担簦往学。慎修适他出,戴径入室,据案翻阅,三日尽读所藏书。慎修归,戴师事唯谨,慎修问读此间书未,戴言尽熟矣。慎修曰:“能用否?”戴曰:“未也。”异日偕戴游陇上,见黄牛与黑牛触,慎修问戴曰:“牛孰胜?”戴曰:“黄土也,黑水也,土克水,黄当胜。”慎修曰:“不然。今于令为孟冬、于日为壬子,水旺,土斯废矣,此理不可拘于一定,而学所以贵于化也。”已而黑者果胜,戴大悟,学业日进,名遂与慎修埒。雍正初,大吏荐慎修于朝,上召见,慎修战栗不能对,乃荐戴。戴口如泉涌,剀切详明,上大悦,问:“卿与师孰优?”对曰:“臣劣于师。”上曰:“师优不对,何也?”对曰:“师年耄,患重听,若所学固胜臣万万也。”上嘉其让,赐翰林。同治中,曾文正公搜遗书,得慎修《周易释义》,为梓之,行于世。
◎西台笃行
李伯熙名化龙,自号木洲居士。生时跏趺从母胎出。幼常夜见光明无际,有大士于光中现,提命伯熙甚殷,顷之乃失,自是可以不燃灯烛,能昏坐读书。其家在波罗南海神庙之西,名曰西台,年十三偕诸小儿往来庙前,题二绝句,人争传颂,遂俨然有诗名矣。后以明经入成均,归教子于家塾,分人禽二门,稍不率则令之从禽门出入。至人家,多命子执雨盖随侍,或其子不在,遇雨假盖与屐,晴辄委弃途间,不琐琐以小信为意。日以一驴负薪而炊,家人父子相与折葵煨芋食,虽耕夫渔父即留共餐,执手语,终日无倦容。
偶以苦吟,行入一少妇家,思不属,遽入其帏卧,鼾声如雷,少妇为具馔以待,比其夫及翁媪还,伯熙尚抚枕推敲,成篇乃起,索笔题之,相笑语,各无嫌猜也。朋友有过,则直言切谏,见通家故人子弟,则坐而诏之,不肖者诲之,相与流涕,甚至杖挞交下,无不跪而受命。晚年卧病西台,有刘生者,见其盛衣冠入学宫,问之笑语如常,而伯熙已于此日逝矣。其笃行遗风,至今不衰,过西台者,哦其壁间诗,如见木洲先生焉。
- 推荐作品: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