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竹木·柳
《齐民要术》:种柳: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令没。常足水以浇之。必数条俱生,留一根茂者,余悉掐去。别竖一柱以为依主,以绳拦之。若不拦,必为风所摧,不能自立。一年中,即高一丈余。其旁生枝叶即掐去,令直耸上。高下任人,取足,便掐去正心,即四散下垂,婀娜可爱。若不掐心,则枝不四散,或邪或曲,生亦不佳也。六七月中,取春生少枝种,则长倍疾。少枝叶青气壮,故长疾也。
《齐民要术》:种柳:正月到二月间,截取臂膀粗细的弱柳枝条,长一尺半,把下头二三寸长的一段用火烧过,全部埋入土中。经常把水浇足,必然会有好几个枝条同时生长出来,将其中健壮的一根留下,其余的一律掐掉。另外,竖立一根木柱作为依托,用绳拦系在柱上。若不用绳拦住,必被风吹折,不能自己独立。一年以内,即可长到一丈多高。旁生的侧枝和叶子都要掐去,让它一直向上猛长。树的高低,完全听从人意,高度长足了,便可将正心掐去,新发出的侧枝便会向四面散开,自行下垂,柔弱细长的枝条(随风摆动着)十分可爱。如不掐掉正心,枝条便不会向四下散开,枝干有的斜有的歪,长出来的也都不好看。六七月间,伐取春天新生长出来的嫩枝条,埋种下去,会生长得加倍的快速。新生的嫩枝和绿叶,长势正旺盛,所以长得特别快。
杨柳:下田停水之处,不得五谷者,可以种柳。八月、九月中水尽,燥湿得所时,急耕,则锔楱之。至明年四月,又耕熟,勿令有块,即作墒垄。一亩三垄,一垄之中,逆顺各一到,墒中宽狭,正似葱垄。从五月初,尽七月末,每天雨时,即触雨折取春生少枝,长一尺已上者,插著垄中。二尺一根,数日即生。少枝长疾,三岁成椽。比如余木,虽微脆,亦足堪事。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
杨柳:低洼停水,不能种植五谷的地方,可以种植柳树。八九月间,积水干涸后,干湿适宜时,赶紧翻耕,随时用铁齿耙耙过。到第二年四月,再次精耕,不要有土块,即时作好行垄。一亩作三条垄,每垄来回各耕一遍,墒中的宽度,正和葱垄的宽度相同。从五月初起到七月底止,每次遇上天下雨,便应冒雨折取春天新生长出来的嫩枝条,长度要在一尺以上的,插在垄中,二尺远插一根。不用几天的时间,便会长出新芽。嫩枝长得很快,三年便可长成屋椽,比其他木料虽然稍微脆一些,但也可以应用。每年种三十亩,三年便有九十亩;每年可依次出卖三十亩,便足够全年的开支了。
凭柳:可以为楣、车辋、杂材及枕。
凭柳:可以作栏杆、车辋、杂用材料及木枕。
种箕柳法:山涧、河旁及下田不得五谷之处,水尽干时,熟耕数遍。至春冻释,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三寸栽之。漫散,即劳;劳讫,引水停之。至秋,任为簸箕。山柳赤而脆,河柳白而肕。
种箕柳法:在山间涧溪及河流旁边,以及低洼地不能种植五谷的地方,等水耗干后,精耕多次。到了来年春天,地冻消释时,在山脚河边,割取箕柳枝条,截成三寸长的小段,随时漫撒在地里,劳摩覆土。劳摩过后,引水停贮。到秋后,便可用来作簸箕。山柳的木质色红而且脆,河柳的木质色白而且柔韧。
《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
《陶朱公术》说:种上一千棵柳树,便会有足够的烧柴。十年过后,修剪一棵树,可以得到一车柴;每年修剪二百棵,五年修剪一遍。
《四时类要》引:种柳:取青嫩枝如臂,长六七尺,烧下头三二寸,埋二尺以上。
《四时类要》:种柳:选取又绿又嫩的像胳膊一样粗的枝条,长度要有六七尺,把下端二三寸长的一段用火烧过,埋入土中二尺以上深。
《博闻录》:杨柳根下,先种大蒜一枚,不生虫。
《博闻录》:杨柳树根下面,预先种上一颗大蒜瓣,树便不会生虫。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