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果实·梅、杏
《齐民要术》:栽种,与桃李同。
《齐民要术》:梅和杏的种法跟桃李是一样的。
作白梅: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日便成矣。调鼎和齑,所在多入也。
作白梅法:当梅的果实还是酸的,梅核刚长成时,摘取下来。夜间用盐水浸泡,白天放在太阳下面曝晒。共经过十夜十浸,十日十曝,便成功了。烹炖肉菜和制作调料面时,都要放进去一些。
作乌梅: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乌梅入药,不任调食也。
作乌梅法:也是在梅核刚长成时摘取下来,放入笼中,在烟囱口上熏烤,等到熏干,便算做好了。乌梅专供药用,不作调味品食用。
作杏李麸法:杏、李熟时,多收取。盆中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中,日晒干,以手磨刮取之。可和水为浆,及和米麸,所在人意也。
作杏李麸法:杏和李成熟的时候,多采收一些,放入盆中研磨,用未经漂洗加工的布将浓汁绞出,涂抹在底盘上面,太阳晒干后,用手摩擦着刮揭下来。可以用水和成浆汤,也可在米麸中放进一些拌和食用,各种食用方法,均按照个人的想法而定。
《四时类要》:熟杏和肉埋粪土中,至春既生,三月移栽实地。既移,不得更于粪地,必致少实而味苦。移须合土。三步一树,穊即味甘。服食之家,尤宜种之。
《四时类要》:将成熟的杏与果肉一起埋入粪土中。春天出苗以后,至三月间,移栽到地上去。既经(从粪土)移出,便不应再次栽植到粪土地上去,否则必然结实少而且味苦。移栽时必须带着土。三步远栽一棵,栽概果味甘甜。服食丹药求神仙的道家,尤其应该种杏。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