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播种·收九谷种
《齐民要术》: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粟、黍、穄、粱、秫,常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才雕反。刈高悬之,以拟明年种子。将种前二十许日,开,水洮,浮秕去,则无莠。即晒令燥,种之。
《齐民要术》:五谷种子,凡是受了潮湿郁热便不会出苗;有的虽然可以出苗,也会很快死掉。混杂的种子,出苗必有早晚的不同;用以舂米,则出的米常较少,而且很难舂精熟;拿去出卖,则常因品种混杂,因其瑕疵而受到买方的挑剔;用来煮饭,则不易掌握生熟的火候;所以对收种要特别注意,不可轻率。粟谷、黍子、穄子、粱米、秫米等种子,每年都要分别收取:选取长得好的纯色的穗子,劁才雕反刈下来,悬挂得高高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将要下种前二十日左右,取出,用水淘洗,淘去浮在水面的秕谷草籽,便会不生杂草。随即晒干,便可以进行播种。
《氾胜之书》曰: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好妨等虫也。又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又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又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呼毛反。搅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疏有反。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干。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日窖埋,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氾胜之书》说:牵马让它就着谷堆吃上几口,然后用被马践踏过的谷子作种,可以不生虸蚄等虫。一说,谷种受了浥湿和郁热也会生虫。一说,田地瘠薄而又不能上粪的,可用原蚕矢和禾种混杂在一块下种,可使禾稼不生虫。一说,用锉碎的马骨头一石,加水三石,用火煮,煮三沸,将骨滓漉去;然后用附子五枚浸泡在汁中。三四天过后,取出附子,用等量的蚕矢和羊矢加入汁中,进行拌挠(jiǎo)(呼毛反,同搅)。使成为如同稠粥状的糊糊。下种前二十日,用稠糊溲(shōu)疏有反。种,使种子变成如同麦饭颗一样大小的颗粒。常趁天旱燥热时溲种,可以即时晾晒干;也可以采取摊薄、勤翻的办法,让它快干。第二天再溲。天阴下雨便不要溲。溲至六七遍为止。即行曝晒,妥善收藏,不使受潮。等到可以下种时,用余下的糊汁,溲过即种,如此,则禾稼不生蝗虫。无马骨(煮汁)时,也可以用雪水代替。雪水是五谷的精华,可使禾稼耐旱。每年将冬天收存的雪水,用陶器盛好,埋于地下。采用这样的方法治理谷种,常使产量成倍地增加。留麦种法:等麦成熟到可以收获的时候,选择穗大颗粒饱满的,斩断,缚成束,竖立于麦场的高燥处,曝晒到极干燥。不要让它留有白鱼,发现有白鱼,立即簸扬干净。同干艾混杂储藏,一石麦用一把艾,用瓦器或竹器贮存。按照农时下种,产量可增加一倍。留禾种法:选择谷棵高大的,截取一节下来,缚成把,悬挂在高燥的地方,这样的谷苗,一定可茁壮成长。想要知道本年适宜种何谷,可用布袋若干,分别装入经过用升斗量过的、等量的五谷种子,埋在背阴的地方。冬至日窖埋好,等到冬至过后五十天,开窖取出逐袋平量,其中息最多的,即本年宜于种植的谷种。
崔寔曰:平量五谷各一升,小罂盛,埋墙阴下。余法同上。
崔寔说:用升平量五谷各一升,用小罂盛装,埋在墙壁背阴的地方,余法悉同《汜书》所言。
《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
《师旷占术》说:五木是五谷的先兆,想要知道五谷收成,只需先看五木。当年某种树木生长最茂盛,来年便多种那种谷,一万次也不会有一次失误。
《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又,凡种禾,宜寅、午、申,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麦宜亥、卯、辰,忌子、丑、戊、己;小麦忌,与大麦同;稻宜戊、己、四季日,忌寅、卯、辰、甲、乙;黍宜己、酉、戌,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豆宜申、子、壬,忌卯、午、丙、丁、甲、乙;小豆忌,与大豆同;麻忌四季日、戊、己。凡五谷大判宜上旬,次中旬。
《杂阴阳书》说:禾谷,在枣树或杨树出叶的时候发芽;大麦,在杏树出叶时发芽;小麦,在桃出叶时发芽;稻,在柳树或杨树出叶时发芽;黍,在榆树出叶时发芽;大豆,在槐树出叶时发芽;小豆,在李树出叶时发芽;麻,在杨树或荆木出叶时发芽。又凡播种禾谷,宜寅、午、申日,忌乙、丑、壬、癸日;秫忌寅日;晚禾忌丙日;大麦宜亥、卯、辰日,忌子、丑、戊、己日;小麦忌与大麦同;稻宜戊、己、四季日,忌寅、卯、辰、甲、乙日;黍宜己、酉、戌日,忌寅、卯、丙、午日;穄忌未、寅日;大豆宜申、子、壬日,忌卯、午、丙、丁、甲、乙日;小豆忌与大豆同;麻忌四季日和戊、己日。凡播种五谷,最适宜的是在该月的上旬;其次是在中旬。
《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其泽,为上策”也。
《史记》说:“阴阳家们的说法,既失于拘泥,又有许多忌讳。”只可知道他们说法的大致情况,切不可勉强地一一依照他们说的办。农谚所说的,“按农时下种,是最正确的好做法”。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史通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