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凤
《山海经》:南禺之山有凤凰、鹓雏。南禺者,谓罗山之南番禺之东也。《庄子》云,“鹓雏发南海飞于北海”是也。有山凤凰者,亦凤之类,大如鹅雁。伏卵时,雄者以木枝杂山桃胶封其雌于巢,而留一窍,雄飞求食以饲之,子成,发封,否则窒之。又有大头凤卵于石,积柴封之,雏则抉石而起。《通志》云,博白渌含之山多凤,有高三尺者,五彩冠似金杯,天晴则双飞,而众鸟随之。又有大如鹅者,尾甚长,羽声甍甍,响若轮转。诸鸟见之,敛翼俯首,伏不敢鸣,名大头凤。徭僮间射得之,肉备众美。亸娘握兵者多以其毛为裘,或以鹔鷞羽代之。色久逾鲜,涅而弗滓。小凤凡数种。有曰桐花凤,丹碧成文,羽毛珍异。其居不离桐花,饮不离露。桐花开则出,落则藏。盖以桐花为胎,以露为命者也。儿女子捕之,饮以蜜水,用相传玩。渔洋有词云:“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谓此也。此种蜀中亦有。又有凤头雀,大小毛片皆如燕,惟头作凤冠而尾红。儿女养之驯放去,一二日复来。有曰金凤,出儋州,大如指许,身五色,冠首修尾,俨如钗上金凤花。有曰凤鸡,毛色花班,似鹌鹑而小。尾短身圆,度之仅及荔支大。足胫微细如一发,袅袅欲断。岁十月,从罗浮飞至新安田上,或至东莞茶滘。人以红丝为网,见辄惊人。畜久驯习,然畏寒,至腊月必死。其声颇似鸡雏,故名曰鸡。喉小,谷麦不能进,食惟芝麻、稗米而已。多巢花萼中,亦桐花凤之类。
孔雀
孔雀产高、廉、雷、罗定诸处。截其尾,编列瓶中,足供玩饰。《南裔异物志》云自背及尾皆作圆文,五色相绕,如带千钱。《虞衡志》谓雄者尾长数尺,金碧晃耀,时奋张其尾,团如锦轮。《岭南杂记》云其毛羽初春而生,四月后复凋,与花相荣衰。自爱其尾,欲栖息必先择置尾之地。捕者先施网罟,俟其两尾露而重,不能高翔,即罗网罟,不肯妄飞。土人取其尾,每数十茎长短相杂为一,价亦不甚贵。其遍身毳毛及尾毛之破碎者,取以织补服。
翠羽
《尔雅注》,翠鹬似燕,绀色。生郁林,其羽可为饰。按翠羽点妇人首饰,色最鲜明,俗称广翠。
五色雀
罗浮诸处有五色雀。《罗浮志》云,产罗者以铁冠为长。苏公在海南见者常以两绛者为长。又,《异苑》云山鸡爱其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翡翠、山鸡,皆出肇庆。旧属南海郡。
鹦鹉
鹦鹉出惠州及吴川、石城诸处。《南方异物志》云鹦鹉有三:一种青,一种白,一种五色。凡鸟四指,三向前,一向后,其目下睑眨上。此鸟两指向前,两指向后,两睑俱如人目。《广舆记》,新兴有六真院,蔡确贬新州,寓此。有侍姬名琵琶,畜鹦鹉甚慧,每为确唤琵琶。及琵琶死,鹦鹉犹呼其名。确赋诗伤之。有纯红者,白番国来。
倒挂鸟
《罗浮志》:倒挂鸟一名么凤。东坡词“倒挂绿毛么凤”是也。李之仪云此鸟以十二月来,有收香、倒挂子、采香使诸名。苏诗“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自注云:“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衣红嘴,似鹦鹉而小。白海东来,非尘埃中物也。”《鸟兽考》云,日间好焚香藏之羽翼间,夜张尾翼倒挂以放香。故高启诗云:“绿衣小凤啼愁罢,瘦影翻悬挂枝下。芙蓉帐里篆烟消,解敛余香散中夜。”刘绩《霏雪录》云,即桐花凤。
了哥
《本草纲目·释名》:秦吉了即了哥也。岭南容、管、廉、邕诸山峒中,皆有之。如鸲鹆能效人言。《广州志》云有三种:眼黄者金了,为上;眼白者银了,为次;眼黑者,铁了,为下。产琼州。《唐志》:开元初,广州献之,言音颇雄重,能识人情,慧于鹦鹉。《岭南录异记》谓:有廉州民获赤白吉了各一头,献于刺史。《唐会要》谓了哥形似鹦鹉而色白,顶微黄,顶毛有缝如人分发。出杜薄州《禽虫述》,谓生秦中。元稹诗“红罗着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面尘”,谓纱色相似也。
潮鸡
潮鸡产南海。《述异记》谓之伺潮鸡。沈约《袖中记》云:潮鸡鸣长且清,其声如角。每潮至即鸣。李赞皇诗:“三更洋吏报潮鸡。”余武溪亦云:“客听潮鸡迷早夜。”自注曰:“番禺鸡三更即鸣。”南越又产长鸣鸡。《幽冥录》云宋处宗买得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置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深致,终日不辍。处宗因此功业大进。鸡名烛夜,见崔豹《古今注》。
鸽
鸽之大者曰地白,广州人称鸽皆曰白鸽,不曰鹁鸽。地白惟行地,不能天飞,故曰地白。人家多喜畜之,以治白蚁,亦以其多子,可尝食其子。每四十日一乳,乳时雄者餐米,至咽米成浆液,乃吐出以喂其子。雌复受孕,性绝淫,雌尝乘雄,故多乳。富者畜至数百头,惟所指使以谷令就掌饲之。鸽有高下之殊,其异在目。目有黑底天青者、黑底插黄者、黄油白气者、焦油者,以此四种为上。其睛清而深,有重晕,以日照之,精光四闪。晕边复有血粒如石榴子,则极聪慧者矣。其头宜小,尾宜短,翼宜与尾齐。翼与尾齐则飞高,飞高则可免鹰击之患。故鸽之佳者,价之轻重与金等。翼凡大毛十二茎,每出股至二三月则调毛。四调、五调、六七调,曰初王,则可用,调至十一十二,则老。调者何?脱其胎毛,更生新者,故曰调。
鹧鸪
鹧鸪,豫章以南诸郡皆有之。《采兰杂志》:一名花豸。开翅之始,必先南翥。《酉阳杂俎》云,飞逐月数,如正月一曰飞而止,但伏巢中不能起矣。至十二月十二日起,最难采,设网取之。僧齐已诗:“好听鹧鸪啼雨处,木兰舟晚泊春潭。”李群玉诗:“豆蔻花入船,鹧鸪啼送客。”郑谷诗:“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乐章集注》云:正平调有《鹧鸪天》。按《古今注》,鹧鸪,其名自呼。《广志》言:鹧鸪鸣云,但南不北。《南越志》云:其名自号。杜薄州惟本草说鸣云:“钩辀格磔。”又云:“行不得哥哥。”
画眉鸟
画眉鸟,《草堂诗余》又名黄眉鸟。《闽书》云好斗善鸣。《粤志》谓眉长而不乱者善鸣,胸毛短者善斗。又必越两日一浴,使毛羽光泽,身不生螆,则其音流丽。欧阳修诗云:“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高翥诗云:“春色满山归不得,刺桐花里画眉啼。”广中多刺桐,每行诸峡中,禽音信胜他处。
鹲(童鸟)
鹲(童鸟)一名越王鸟。大如孔雀,有黄白黑色,喙长尺许,状如鸢。口句末可受二升许,南人以为酒爵,珍于文螺。不践地,不饮江湖,不唼百草,不饵虫鱼,惟啖枫楠诸木叶。故其粪香似熏陆,山人以为香末,又治杂疮。其名一曰象雕,亦曰越王雕,言其大也。古诗“山鸟状如人”,谓此。
丹歌
海南鹤皆灰色,白者则小,去顶二寸许,毛始丹。亦能鸣舞。有水鹤亦小,状类白鹭。其性通风雨,有风雨则鸣而上山,否则鸣而下海。寻常多在榕树。广人以其顶丹可贵,故曰丹歌。有“丹歌时引舞”之句。
淘鹅
淘鹅即鹈鹕,一名逃河。阳江人谓之水流鹅,以其大如鹅,能沉水取鱼也。或竭小水取鱼。颐下有皮袋,尝盛水二升许以养鱼,随水浮游,每淘河一次,可充数日之食。渔童谣云:“水流鹅,莫淘河,我鱼少,尔鱼多。竹弓欲射汝,奈汝会逃何。”其词颇近乐府。
白鹇
白鹇即白雉。周成王时,越裳贡白雉。建武中,南越徼外蛮献白雉。唐肃宗时,日南徼外蛮献白雉,皆白鹇也。素质,黑章,喙丹。雄者有朱冠,皆纯白,腹有黑毛,尾长二三尺,时衔之以自矜。神貌清闲,不与众鸟杂,故曰鹇。耿介不欲近人,故曰雉。雉,挚也。雌雄挚而有别,终日并游,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雌雄不相戏狎,若朋友然,故曰。雉雌者多朱毛,白中由朱而变为纯白,亦以黑为边襕,如水波形。其音“咮咮”,藏喉间甚隐而微。
珊瑚鸟
珊瑚鸟一名山鹕。性静似画眉,尤易畜。其铁脚者、眼赤而突者,善斗。臆间有黑毛一片、圆小而长者,善鸣。雄者尾长,雌尾短。雄者音长,雌音短。
青鵻
青鵻状如鸽。青色,喜食橄榄。乌者囫囵吞之,肉烂乃吐其核。一名橄榄鵻。秋深自粤西来,春半乃去。宿则倒悬一足树杪。弋得之,肉厚味腴。其生于槟榔林者,曰槟榔鵻。喜食槟榔之未熟者,性亦相类。
石燕
石燕栖西樵山之岩穴中。大如乳燕,足生翼末。山人小儿羸瘦,取食之。谚曰:“婴儿瘦,探石鷇。”香山有山燕,黑而健疾,众鸟畏之,隼也。与此二类。
相思仔仔
相思仔仔一名巧妇鸟,即鹪鹩。《诗》所渭桃虫也。因此虫而变,故其形小。性绝精巧,以茅苇羽毳为房,或一或二,或鸡卵大。以麻发悬系树枝,虽大风雨不断。久畜之,可使为戏及占卦,名“和鹄卦”。其身小,其曰相思仔仔者,小也。相思者,身红黑相间,如红豆。红豆者,相思子也。
吉吊雀
吉吊雀一名兜兜,产东莞大奚山中。状如鸲鹆而大,青首翠翮,其名自呼,曰“兜兜”。其出则风。
元钩雀
元钩雀产高明粟砦山中,每鸣必雨。
钩割雀
钩割雀四五月夜半向东飞鸣,如云“钩割”,则年丰:“钩钩割”,则年必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