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穆天子传》出汲冢。晋荀勖校定为六卷,有序。言其事虽不典,其文甚古,颇可观览。予考书序,称穆王享国百年,耄荒。太史公记穆王宾西王母事,与诸传说所载多合。则此书盖备记一时之详,不可厚诬也。春秋之时,诸侯各有国史,多厖杂之言。下逮战国,王迹熄而圣言湮,处士横议而异端起,人人家自为说,求其欲不厖,其可得乎?其书纪王与七萃之士,巡行天下,然则徒卫简而徵求寡矣!非有如秦汉之千骑万乘空国而出也。王之自数其过,及七萃之规,未闻以为迕也。登群玉山,命邢侯攻玉,而不受其牢,是先王恤民之法,未尝不行。至遇雨雪,士皆使休,独王之八骏起腾以先待辄旬日,然后复发去,是非督令致期也。其承成康熙洽之馀,百姓晏然,虽以徐偃王之力行仁义,不足以为倡而摇天下,以知非有暴行虐政。而君子犹以王为获没於祗宫为深幸,足以见人心之危之如此也。是岂可效哉!是岂可效哉!存其书者固可以览其古,徵其事者又安可不考其是非欤?南台都事海岱刘贞庭幹旧藏是书,惧其无传,暇日稍加雠校讹舛,命金陵学官重刊,与博雅之士共之,谂予题其篇端云。时至正十年,岁在庚寅,春二月二十七日壬子。
北岳王渐玄翰序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