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大质
火之性也,大寒惨凄,凝冰裂地,而炎气不为之衰;大热煊赫,焦金烁石,而炎气不为之炽者,何也?有自然之质,而寒暑不能移也。故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各抱自然之性,非可强变者也。士有忠义之性,怀真直之操,不移之质,亦如兹者也。
是以生苟背道,不以为利;死必合义,不足为害。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胁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昔子闾之劫也,拟之白刃,而其心不倾;晏婴之盟也,钩以曲戟,而其志不回;不可以利害移其情矣。
夫士有忠义之行,践绳墨之节,其于平日,乃无异于众人;及至处患蹈难,而志气贞刚,然后知其殊也。譬如钟山之玉,寒岭之松,比之瓀珉梓柳,无殊也;及其烧以炉炭,三日而色润不改,处于积冰,终岁而枝叶不凋,然后知其异于他玉众木也。
故袒褐暴虎,而后勇气发焉,超腾绝坂,而后迅捷露焉;手提万钧,而后多力见焉;处难践患,而后贞勇出焉。不用干将,奚以知其锐也;不引鸟号,奚以知其劲也?劲锐之质,较然易见,犹因人获显,况乃志行难睹,曷得不因事而后明乎?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