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荐贤
国之需贤,譬车之恃轮,犹舟之倚楫也。车摧轮,则无以行;舟无楫,则无以济;国乏贤,则无以理。国之多贤,如托造父之乘,附越客之舟,身不劳而千里可期,足不行而蓬莱可至。朝之乏贤,若凤亏六翮,欲望背磨青天,臆冲绛烟,终莫由也。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末所构;狐白之裘,非一腋之毛,宇宙为宅,非一贤所治;是以古之人君,必招贤搜隐;人臣则献士举知。唐升二八,流睦睦之风;周保十乱,播济济之咏。仲尼在卫,赵鞅折谋,干木处魏,秦人罢兵。宫奇未亡,献公不侵;子玉犹存,文公侧坐。以此而言,则立政致治,折冲压难者,举贤之效也。
夫连城之璧,瘗影荆山;夜光之珠,潜辉郁浦。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扬声于章华之台,炫耀于绮罗之堂者,盖人君之举也。贤士有胫而不肯至,殆蠹材于幽岫,毁迹于柴荜者,盖人不能自荐,未有为之举也。
古人竞举所知,争引其类,才苟适治,不问世胄,智苟能谋,奚妨秕行?昔时人君,拔奇于团虏,擢能于屠贩;内荐不避子,外荐不避仇;身受进贤之赏,名有不朽之芳。昔子贡问于孔子曰:“谁为大贤?”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吾闻进贤为贤,非贤为不肖。鲍叔荐管仲,子皮荐子产,未闻二子有所举也。”进贤为美,逾身之贤,矧复抑贤者乎?
故黔息碎首以明百里,北郭刎颈以申晏婴,所以致命而不辞者,为国荐士,灭身无悔,忠之至也,德之难也。臧文仲不进展禽,仲尼谓之窃位,公孙弘不引董生,汲黯指为妒贤;虞丘不荐叔敖,樊姬贬为不肖;东闾不达髦士,后行不正于路。
故为国入宝,不如能献器。献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斯前识之良规,后代之明镜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