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韬光
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夫含奇佩美、炫异露才者,未有不以伤性毁命者也。
故翠以羽自残,龟以智自害,丹以含色磨肌,石以抱玉碎质。此四者,生于异俗,与人非不隔也;托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然而自贻伊患者,未能隐其形也。若使翠敛翮于明丘之林,则解羽之患永脱;龟曳尾于旸谷之泥,刚钻灼之患不至;丹伏光于舂山之底,则磨肌之患永绝;石亢体于玄圃之岩,则剖琢之忧不及。
故穷岩由岫之梓杰,生于积石,颖贯青天,根凿黄泉,分条布叶,轮菌磥硊,骐麟戏其下,鹓鸾游其颠,浮云栖其侧,清风激其间,终岁无毫厘之忧,免刀斧之入者,非与人有德也;能韬隐其质,故致全性也,路侧之榆,樵人采其条,匠者伐其柯,余有尺蘖,而为行人所折者,非与人有仇也;然而致寇者,形不隐也。
周鸡断尾,获免牺牲;山狙见巧,终必招害。由此言之,刚出处之理,亦可知矣。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萁外;澄心封情,以定其内。内定则神腑不乱;处密则形骸不扰。以此处身,不亦全乎?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