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阴书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国君与主将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机动,出其不意的战胜敌军。然而情况复杂,用阴符难以说明问题,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言语难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知能识。”武王曰:“善哉!”
太公回答道:“所有密谋大计,都应当用阴书,而不用阴符。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拿着其中的一部分,必须相互参照才知道内容,否则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这就叫阴书。这样,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我的秘密。”武王说:“高明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