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尧帝康衢听童谣
尧帝康衢听童谣
却说尧帝治天下,六十有八载。此时天道人事,鸟鲁草木,禾稼财货,俱各有序。四民乐安其业,诸侯咸服,百姓鼓舞太平。虽有洪水一端,帝亦教民权宜开流,以去其水。盖未得全法,而不至受全害矣。帝见天下诸侯进来表章,无有告急者,皆颂圣德。帝不知天下治与不治,问于左右。在朝在野之人,亦不知之帝心不安。乃命排驾,出巡于康衢,见儿童唱谣歌曰:
立我烝民,莫匪是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听罢,微笑曰:“朕今日方知民得安矣。”命左右赏众儿童金钱果豆儿。童见赏,皆大欢喜,嘻嘻而笑,口称“万岁”,复歌而去。
帝命驾回至襄陵,有九十老人姓席氏击壤歌于途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帝闻歌嘉之,曰:“此朕之老师也。”命左右引前,赏以绢帛。老不受而去。帝益叹其贤云。
又巡狩于华封,华封老幼人民,俱出迎接圣驾,齐跪路旁。帝下御辂,命扶起众老,问曰:”朕为君无役于民乎?”众民对曰:“无。”又问曰:“朕无削于民乎?”众民对曰:“无。”又问曰:“汝等安乎?”众民对曰:“安。”帝闻众民之奏,大悦曰:“卿等既安,各宜孝敬勤谨,尊卑和睦,朕无忧矣。”众民奏曰:“百姓自圣上为君以来,就之如日,望之若云。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溥。民等无以报圣德,惟三祝圣人,愿圣人多富、多寿、多男子。”帝闻奏,笑曰:“朕何当之。若多男子,则多惧。多富,则多事。多寿,则多辱。朕不愿此三祝。”封人曰:“天生万民,必授以职,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成仙,乘彼白云,游于帝乡,何辱之有?”帝听罢,大喜曰:“诚哉是言也。但朕躬无为,何敢当此。”遂命左右近侍,遍赏封人,众民叩谢圣恩。帝命排驾回朝,众民不忍帝去,至望不见方散。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悟真篇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