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灵枢·五邪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病邪侵袭肺脏,就会表现为皮肤疼痛,恶寒发热,气逆而喘,出汗,剧咳引动肩背作痛。治疗时应取胸部中间(天突穴)、外侧(中府、云门穴)的腧穴,以及背部的第三脊椎旁的背俞穴(肺俞穴),进针之前先用手快速的按压,患者有了舒适感以后再进针。取缺盆穴,以散解肺中的邪气。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别本无脚字)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病邪侵袭肝脏,表现为两胁疼痛,中焦脾胃寒气偏盛,肝藏血,肝病则瘀血留滞体内,肝气不足以养筋,会出现小腿筋脉抽掣的现象,关节时有肿痛。治疗取行间穴引气下行,以缓解胁痛;补足三里穴以温中焦脾胃,并针刺本经(足厥阴肝经)有血瘀的络脉以除其中的瘀血,并刺双耳间的青络(有血瘀处),可以缓解掣痛的症状。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病邪侵袭脾胃,表现为肌肉痛,如果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胃腑阳热之邪盛而感到胃中灼热,常有饥饿的感觉;如果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就会脾气虚寒,而出现肠鸣腹痛的症状;如果阴气和阳气都有余,就会表现为邪气偏盛;阴阳都不足,就表现为正气不足,而病发寒热。但不论是寒是热,都可以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进行调治。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病邪侵袭肾脏,表现为骨痛、阴痹的病证。阴痹,就是身痛而无定处,即使用手按压也不能确定疼痛的部位,腹胀满,腰酸痛,大便难,肩、背、颈、项都出现屈伸不利的疼痛,有时感到眩晕。治疗取涌泉、昆仑穴,如有瘀血的现象则针刺出血。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别本作腧)也。
病邪侵袭心脏,表现为心痛,情绪悲伤,时有眩晕甚至昏仆,治疗时根据其阴阳气血的有余和不足,来确定如何取本经的腧穴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调治。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