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素问·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读注:清?张志聪认为:此八字当在“随四时而行也”之下,误脱在此)。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红的颜色。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
帝曰:善。
黄帝说:好。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