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灵枢·外揣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
黄帝说:我学习了关于九针的九篇文章,亲身领会了这一充满智慧的理论,比较深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可是九针的内容如此丰富,从一到九,层次繁复,道理深刻,准确地说,我还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主要精神。九针的理论,可以说是精得不能再精,多得不能再多,深得不能再深,高得不能再高了,奥妙无穷,包罗万象,我知道九针之针道是与天道、人事、四季的变化相顺应的,而我想综合这些多如毫毛的论述,混合归纳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你看可以做到吗?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岐伯答道:问得很高明啊!不仅针道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
黄帝说:我想了解针道,而不是国事。
岐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
岐伯道:治理国家也罢,用针也罢,都必须有统一的原则和法度。就治国的道理而言,没有统一的法度,怎么能够使小的、大的、浅的、深的等各种复杂的事物统一到一起呢?
黄帝曰:愿卒闻之。
黄帝说:我想马上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岐伯道:事物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影响,比如太阳与月亮,水与镜,鼓和声的关系一样。日月之光照耀到物体上,马上就会有影的出现;水和镜都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的形象;击鼓时会立刻发出响声,这声音不会落后于击打所发出的声音。有动摇指动作,就有应和之反应。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事物相关的理论及其应用,也就充分掌握了。
黄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黄帝说:掌握这些真是困难啊!但光明是不可隐蔽的,光明之所以不可隐蔽,是因为它没有离开阴阳相对这个原理。诊病时,要综合病人各种情况来观察,用切诊来查验脉象的变化,用望诊来获知外部的征象,就像清水明镜照映物体不会失去物体形状一样准确地诊断病症。如果人的声音不响亮,气色晦暗不鲜明,就表明体内五脏动摇不安定,像这样就是内外相互联系的表现,就如同鼓与鼓槌相应和,击鼓和鼓发出的响声相应,影子和形体相随一样。所以,从远处观察外部声音气色可以推知内脏的变化,从近处观察内脏的变化也可以推知声音气色等外在的表现,这些道理可以说是阴阳理论的至高点,天地间的根本规律。请让我把它珍藏在灵兰之室,不敢使它轻易泄漏出去。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