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素问·刺禁论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人体禁刺的部位。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岐伯回答说:内脏各有要害之处,不能不细看详审!肝气生发于左侧,肺气肃降于右侧,心气布散体表的阳气,肾气治理体内的阴气,脾像运输官主运化水谷精微的传输,胃像集市主受纳饮食水谷的汇聚。横膈上面,有维持生命活动的父母(指心、肺两脏),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络。上述部位都应该禁刺,遵循这个刺禁法则,就有利于治疗;违背了,则会给人体造成祸害。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欬。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中心脏的,约一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噫气(叹气)。刺中肝脏,约五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多言多语。刺中肾脏,约六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打喷嚏。刺中肺脏,约三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咳呛。刺中脾脏,约十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频频吞咽。误刺中胆,约一日半死,其病变症状为呕吐。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欬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针刺足背上(的冲阳穴),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针刺面部误伤了溜脉(手太阳经别络),不幸会致眼瞎。针刺头部的脑户穴,若刺至脑髓,就会立即死亡。针刺舌下(廉泉穴)过深,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针刺足下布散的络脉,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可致局部肿胀。针刺郄中穴(即委中穴)太深,误伤了大经脉,可令人跌仆,面色苍白。针刺气街穴(即气冲穴),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鼠蹊部就会肿胀。针刺脊椎间隙,误伤了脊髓,会使人的背部弯曲不伸。针刺乳中穴,伤及乳房,可使乳房肿胀,内部腐蚀溃脓。针刺缺盆穴的中央太深,造成肺气外泄,可令人喘咳气逆。针刺手鱼腹部(鱼际穴)太深,可使局部发生肿胀。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不要针刺饮酒大醉的人,否则会使气血紊乱。不要针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则会使气机上逆。此外,对过度疲劳,刚刚饱食,过分饥饿,极度口渴,方受极大惊吓的人,皆不可以针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欬。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腨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针刺大腿内侧的(足少阴脾经的)穴位,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针刺客主人穴(即上关穴)太深,误伤了经脉,可使耳内化脓或致耳聋。针刺膝膑盖骨部位,若误伤以致流出液体,会使人发生跛足。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穴位,若误伤出血过多,则立即死亡。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误伤出血,可使肾气更虚,以致舌体失养转动不利而语言困难。针刺前胸两旁太深,伤及肺脏,就会发生气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症状。针刺肘弯(尺泽穴)处太深,气便结聚于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针刺大腿内侧下三寸处(读注:本应指肾经,但在此处无腧穴。肝经在此附近有阴包穴,治遗尿。)太深,使人遗尿。针刺腋下(天府穴)胁肋间太深,使人咳嗽。针刺小腹部太深,误伤膀胱,使小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小腹胀满。针刺小腿肚(承筋穴)太深,会使局部肿胀。针刺眼眶而深陷骨间,伤及脉络,就会造成流泪不止,甚至失明。针刺关节,误伤以致液体外流,则关节不能屈伸。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