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何博士备论》是一部评论历代用兵得失的兵书。
作者有感于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衰败形势,为适应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图强,重整军备的需要,对战国至五代各王朝的兴亡成败和重要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以古喻今,从中寻求历史借鉴。每篇以引一朝或一人事迹为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评论,然后历数古代正反事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所以书中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认为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兵有所必用,有所不必用,当战则战,当止则止,,关键要根据顺逆之情,利害之势来决定。忘战、恶兵会丧权辱国,乐战、穷兵也会有败亡之祸,有以用而危,亦有不用而殆。主张兵以义举而以智克;以顺合而以奇胜。在战略决策方面,强调要考虑根本利害,全面分析天下形势和民心的向背。他以六国为例,阐述了不要战所可亲,忘所可仇,要联合与国,共同抗敌的道理。
以楚汉为例,说明形势和民心的重要,指出刘濞失败的原因是,政治上没有得到亡汉的民心,军事上没有采纳取梁据洛的方略。在作战指导方面,反对侥幸取胜,主张要先计而后战,度有功而后动;作战要因事设奇,用而不穷;要善于捕捉战机,机未至不可动,机已至不可失,认为用兵最忌没有奇变;主张集中兵力,反对把用兵看得很容易,麻痹轻敌,指出:众而恶分与寡同;强而易敌则与弱同。出于众强之名而居寡弱之实者,其将皆可覆而取也。他还认为弱能胜强,,其原因是弱能思奋,强则易懈,所以胜败不在多寡,在有节制,使百万若使一人者胜。对于兵法的学习和运用,他以霍去病为例,详细论述了学法不泥法、缘法而生法、离法而会法的道理,指出: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
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在军队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强纪律,反对徇私情。,他以李广为例。说明纪律的重要,认为李广是难得的将才,士卒也都拥戴他,但最后败在纪律松弛上。指出:先王之政不求徇人之私情,而求当天下之正义。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军队纪律号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要求将帅要有智有勇,认为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他还认为真正的智是谋夫策士组成的智囊团,,主张要向刘邦那样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
《何傅士备论》从军事的角度、战略的高度评论历史人物,史论结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敢于否定旧说,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兵书。苏轼称赞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用现代的观点看,其中对某些人物的评论也有偏颇之处;某些观点也是错误的,如主张愚士卒之耳目等。
《何博士备论》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穴砚斋抄本,版心下方有穴砚斋缮写五字,前有元祐四年正月苏轼荐何去非奏状和五年苏轼知杭州府时再荐奏状,张蓉镜手书封面,后有黄丕烈等跋。现存刊本有一卷、二卷本两种版本,一卷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指海本、浦城遗书本、长恩书室丛书本、半亩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二卷本主要有:明辨斋丛书本、子书百家本、百子全书本、清嘉庆十六年留香室刊本、日本万延元年刊本、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光绪二十七年刊本等。
《何博士备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