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邓禹论
善用兵者,能骄敌之强,而怠敌之锐。彼之势诚强,则吾形之以甚弱,使其恃之以为独强,而至于骄。彼之气诚锐,则吾敛之以不应,使其无得以逞其锐,而至于怠。然后出吾所匿之强以加其骄,出吾所伏之锐以加其怠,使其虽有巧者不及窥,勇者不及惫,则制胜在我矣。
昔者冒顿之灭东胡、李牧之大破匈奴者,中之以其骄也;赵奢之破秦军,周亚夫之败吴楚者,中之以其怠也。虽然,求骄以怠人之军者,必有夫坚制之气与夫善待之度。迫之而不为动,挠之而不为应者,其气也;辱之而不为忿,激之而不为变者,其度也。持是之气,守是之度,为其上者无得而令,为其下者无得而议,然后敌可胜而功可必也。
东之恃其强,而易于冒顿也,冒顿因其易我而遂骄之。求马畀之矣,而复求妇;妇畀之矣,而复求土。冒顿大议于群臣,悉诛其欲与土者,驰马而赴东胡,令之曰:“后至者斩!”国人从之,遂灭东胡。
秦人伐韩,军于阏与,赵使赵奢救之。奢因其锐而欲怠之也,去邯鄿三十里而止,令于官曰:“敢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尽振。军中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增垒,三旬不行。秦军稍懈,奢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于阏与五十里而军。秦人不意其至,悉甲逆之,一战而大破秦军。此冒顿、赵奢所以骄而怠人者,为其下者无得而议之也。
李牧之为赵守北边也,与士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如是者数岁,匈奴以为怯。赵王以谴牧,牧如故态。王怒召牧,易以他将。匈奴每至,战辄失利。王复使牧往,复如故约。居数岁,匈奴诚以为怯。牧乃阴饬车骑,大纵畜牧以饵之。匈奴小人,佯北不胜,单于遂以其众大至。牧设奇大破之,斩骑十万,单于遁徙,遂亡边患。
吴楚以山东反汉,而行攻梁,汉使周亚夫讨之。梁王,景帝之母弟。亚夫以其锋方锐,图挫而怠之,遂以梁委之而不救。梁急诉于帝,虽数诏亚夫救梁而不受也,卒以破吴。此李牧、亚夫所以骄而怠人者,为其上者无得而令之也。虽然,使夫四人者无气以持之,无度以守之,主得以令,而下得以议,则亦无以骄怠于人而胜之矣。
昔日汉武帝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于邓禹于徒步之中。恃之以为萧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计,其智足以定大业,且非群臣之等夷也。遂以西方之事委之,而禹亦能胜所属任,所向就功。赤眉之入长安,诸将豪杰皆欲击之。禹以其乘新胜之强,财富锋锐,然盗贼群臣,无他远计,必生变故。而吾众虽多,战胜者少,又乏资馈,难与力争而可以计破也。且将休兵北道,以观其弊。于是别军北趋栒邑,以就粮养士,盖将有以骄而怠之,然后取之也。此禹之计得矣,光武极欲天下之集,而缓其为计与功也,遂迫以进讨。禹无以专制,乃以其兵去栒邑,击赤眉果不能守,西守扶风。禹虽得入关中,然卒饥干敝,无足以制贼者,是以赤眉复还入之。禹无以抗,乃不胜其忿悁,而数以惫兵徼战,至于屡北,仅以身免,声威功烈一朝沮丧。此知所以骄而怠人之术矣,惜其为气与度者不足以持守之,是以一愤而不能复举也。
故善于择将者,必先求其气,而后求其材;先察其度,而后察其智。气足以御材,度足以养智,然后可以授之兵而责之战矣。嗟乎!以光武之明天任人,以邓禹之笃于得君,然至此而背戾矣。况夫以昏庸而御夫疏贱者,功可得而必哉?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