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晋语·宁嬴氏论貌与言
阳处父如卫,反,过宁,舍于逆旅宁嬴氏。嬴谓其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今乃得之。”举而从之,阳子道与之语,及山而还。其妻曰:“子得所求而不从之,何其怀也!”曰:“吾见其貌而欲之,闻其言而恶之。夫貌,情之华也;言,貌之机也。身为情,成于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发之,合而后行,离则有衅。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若中不济,而外强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若内外类,而言反之,渎其信也。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机,历时而发之,胡可渎也!今阳子之情譓矣,以济盖也,且刚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吾惧未获其利而及其难,是故去之。”期年,乃有贾季之难,阳子死之。
阳处父到卫国访问,返回晋国时,路过宁邑,住宿在宁嬴氏的旅店里。宁嬴氏对妻子说:“我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求有德行的君子,今天总算遇到了。”便起身跟他走了。阳处父在路上与宁嬴谈话,宁嬴到了河内温山又返回了家。他的妻子问道:“你得到了所求的人,却又不随从他,你为什么这样想家呀?”宁嬴回答说:“我看到他的外貌想跟他去,听到他的言辞后又厌恶他。外貌,是人性情的华采;言辞,是外貌的枢机。人的身体产生性情,是在心中形成的。言辞,是身体的文饰。言辞文质彬彬才能说出来,和性情、外貌相符合才能办事,互相背离就会出毛病。现在阳子外貌堂堂,但是他的言辞贫乏,不副其实。如果中情不足,而外貌硬要装得很足,最后仍将归于不足,因为中情和外貌不一致。如果中情和外貌相类,而言辞却与之相反,那就使诚信受到了亵渎。言辞是用来表明诚信的,应当奉它如枢机,思考成熟了才能说出来,怎么可以亵渎它呢!如今阳子的中情是很辨察的,因此形成他的外貌掩盖了他的缺点,而且他的性情刚愎,自以为才能超群,不本着仁义办事而触犯别人,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我担心不但得不到他的好处,反而会蒙受他的祸害,所以才离开他。”第二年,就发生了贾季发难的事件,阳子就死于这一事件。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