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鲁语·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庄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攟而蒸,纳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公不听,遂如齐。
鲁庄公要去齐国去观看社祭。曹刿劝阻说:“不可以去。礼,是用来端正百姓的。所以先王为诸侯订下制度,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情结束后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釐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讲求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可以缺席或者怠慢。现在齐国废弃始祖太公望的法制,让大家去观看社祭,您因为这种事情前去,是没有先例的,以后还怎么训导百姓呢?春天举行社祭,是祈求农事得到上天的赐福;冬天收获以后举行社祭,是为了向土神贡献五谷。现在齐国组织社祭确实让大家前去观看阅兵,这不是先王的法度。天子祭祀上天,诸侯要参加助祭以听受政令;诸侯祭祀先王先公,卿大夫要襄助料理并接受任务。我没有听说过诸侯之间能相互观看祭祀,这显然是不合法度的。国君的一举一动都是要记载下来的,记载不合法度的事,后世子孙会怎么看呢?”庄公不听劝阻,最后还是去了齐国。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