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价值
据序称,《东观奏记》系作者与吏部侍郎柳玭、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李允、太常博士郑光庭等人授命修撰《宣宗实录》时,深感自宣宗以来四十年,中原大乱,日历与起居注,不存一字,因此,他自为儿时,已多记忆,谨采宣宗朝耳闻目睹,撰成三卷,非编年之史,未敢闻于县官,且奏记于监国史晋国公藏之于阁,以备讨论。
是书编撰于唐昭宗大顺二年二月,并于景福元年上奏丞相杜让能。由于此书是为修撰实录作预备,所以撰作态度严肃不苟,内容也多属朝政大事或宫廷秘闻,史料价值颇高。所记如宰相马植与神策中尉马原贽交通事,已为两《唐书》所采用。如宣宗命萧邺为相,遣枢密使询问是否留其史职,宣宗惧有朋党,遽换崔慎为相,亦为《资治通鉴》所取而稍作修饰,反不如此书讲得明白。
书中还有反映宣宗个人品行者,有反映大臣倾轧者,有反映朝章制度者,有关执政人物李德裕、白敏中、令狐绹、崔铉、李钰、韦澳、崔罕、杜琮的事迹,更可补正史中传记资料之不足。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