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劝学篇·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寄去书函,谅已收到。项接四弟信,谓前信小注中,误写二字,其诗此即付还,今亦忘其所吴语何矣。诸弟写信,总云仓忙,六弟去年曾言南城寄信之难,每次至抚院斋奏厅打听云云,是何其蠢也?静坐书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信,何必打听听差行期而后动笔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云家,皆万无一失。何必问了无涉之斋奏厅哉?若弟等仓忙,则兄之仓忙,殆过十倍,将终岁无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诗第二首,弟不能解,数千里致书来问,此极虚心,余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兹另纸写明寄口。家塾读书,余明知非诸弟所甚愿,然近处实无名师可从。省城如陈尧农、罗罗山,皆可谓名师,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诗文与字,皆无大长进。如今我虽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听。不如安分耐烦,寂处里斗,无师无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则我之所期于诸弟者也。
昔婺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以前,以窑上为人佣工画碗。三十以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卒著收百余卷,为本朝有数名儒,彼何尝有师友哉?又何尝出里闾?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是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买笔付回,须待公车归,乃可带回,大约府试、院试可待用,悬试则赶不到也。诸弟在家作若能按月付至京,则余请树堂随到随改,不过两月,家中又可收到。书不详尽,余俟续县。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