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全复元矣。二月以来,日日习字,时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近来改临智永千字文贴,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
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好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
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荆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矣。
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弟自病好后,亦安心不甚思家。李碧峰在寓三月,现己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男等在京谨慎,望父母亲大人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