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沅季弟左右:
季弟病似虍疾,近已痊愈否?吾不以季弟病之易发为虑,而以季好轻下药为虑。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吴彤云近病极重,水米不进,已十四日矣。十六夜四更,已将后事料理,手函托我。余一概应允,而始终劝其不服药。自初十日起,至今不服药十一天,昨日竞大有转机,虍疾减去十之四,呕逆各症,减去十之七八,大约保无他变。
希庵五月之杪,病势极重,余缄告之云:“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并言作梅医道不可恃。希乃断药月余,近日病已痊愈,咳嗽亦止;是二人者,皆不服药之明效大验。季弟信药太过,自信亦太深,故余所虑不在于病,而在于服药,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望季曲从之,沅力劝之,至要至嘱!
季弟信中所商六条,皆可允行,回家之期,不如待金陵克复乃去,庶几一劳永逸。如营中难耐久劳,或来安庆闲散十日八日,待火轮船之便,复还金陵本营,亦无不可。若能耐劳耐烦,则在营久熬更好,与弟之名曰贞,字曰恒者,尤相符合。
其余各条,皆办得到,弟可放心。
上海四万尚未到,到时当全解沅外。东征局于七月三万之外,又月专解金陵五万,到时亦当全解沅处。东局保案,自可照准,弟保案亦日内赶办。雪琴今日来省,筱泉亦到。(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