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卷中·休息痢
痢因暑月食冷,及湿热太过,损伤脾胃而致。若伤气则成白痢,服如圣饼、全真丹、金液丹亦可;若伤血则成赤痢,服阿胶丸、黄芩芍药汤。初起腹痛者,亦服如圣饼,下积血而愈,此其轻者也;若下五色鱼脑,延绵日久,饮食不进者,此休息痢也,最重,不早治,十日半月,害人性命。
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草神丹、霹雳汤三日便愈,过服寒凉下药必死。(痢至休息无已者,非处治之瘥,即调理之误,或饮食之过,所以止作频仍,延绵不已,然欲使其竟止亦颇费手。有肺气虚陷者,有肾阴不足者,有脾肾两亏者,有经脉内陷者,有肝木乘脾者,有腐秽不清者,有固涩太早者,有三焦失运者,有湿热伤脾者,有生阳不足者,有孤阴注下者,有暑毒未清者,有阴积肠蛊者,有风邪陷入者,一一体察,得其病情,审治的当,自能应手取效。)
【治验】
一人病休息痢已半年,元气将脱,六脉将绝,十分危笃。余为灸命关三百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已平,痢已止,两胁刺痛,再服草神丹、霹雳汤方愈,一月后大便二日一次矣。
一人病休息痢,余令灸命关二百壮病愈。二日,变泄下,一时五七次,令服霹雳汤二服,立止。后四肢浮肿,乃脾虚欲成水胀也,又灸关元二百壮,服金液丹十两,一月而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