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上·时医三错
凡阴疽及鬼邪着人,或两眼内障,此三法皆出《内经》。其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根据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今则附入外科,庸医不知,反用败毒凉药,致元气虚惫而死者,多矣。(亲见一妇人患伏免阴疽,形扁色白,大如覆盂,延一艮山门疡医,连用清火败毒药四剂,不待脓溃,一泻而死。)
鬼邪着人者,皆由阴盛阳虚,鬼能根据附阴气,故易而成病,若阳光盛者焉敢近之。治法大补元气 加以育神,则鬼邪自然离体。病家不知,专求符 ,此等外道决无灵验。或假手庸医,认为燥火,投以凉药,或清热化痰,致人枉死,良可悲哉。(世俗于轻浅小疾皆事巫祝,况鬼祟为殃,肯舍巫 乎!加之医用寒凉,故尔愈者不易。)
眼生内障由于脾肾两虚,阳光不振耳。故光之短主于脾,视物不明主乎肾。法当温补脾肾,壮阳光以消阴翳,则目明矣。今则另立眼科以成一家之技,只用凉剂,冰损元阳,致脾肾虚衰而死,殊不知一切病证皆有《内经》正法。后人分立十三科妄名,是以识见小者,专习一科,成一偏之见,譬之大海中认一浮沤,综理未贯,动即伤生,悲哉!(予目睹京中来一太医院官陈某,自炫能开瞽目,专以冷水冰伏,又以寒膏内陷。其人本领,实而火重者见效亦捷;若本弱元亏者,无不阴受其害。斜桥一盐贩之妻服膏半盏,腹即 痛,其夫强之服尽,大吐而毙。其夫一时惶急,从楼窗跃出街心。哭叫∶陈太医药杀我妇!百种辱骂累及祖先,闻者无不寒心。笔此以见寒凉误人,并信耳不信目之戒。)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