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上·当明经络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俗传遇长桑居,授以怀中药,饮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此虚言耳。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近世时医失口,言经络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脉何藉于此。嗟嗟!经络不明,何以知阴阳之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焉望其宗主《内经》,研究《伤寒》,识血气之生始,知荣卫之循行。阴阳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机或出或入之道不识,师徒授受唯一《明医指掌》、《药性歌括》,以为熟此尽可通行,用药误人全然不辨。或遇明医,枝梧扯拽,更将时事俗情乱其理谈,常恐露出马脚,唯一周旋承奉。彼明理人焉肯作恶,只得挽回数言,以盖其误。如此时医,诚为可耻。)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