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祖师入天宫收华光
祖师入天宫收华光
却说祖师正欲同众前行,忽见一朵祥云降下,乃是西方太白金星,有玉旨到,宣读云:朕自卿入道,满心欢悦,中界黑气,今以渐斩。朕不料华光不改原心,打朕太子,今又放火烧南天宝德关,天宫大乱。众臣举卿乃北方壬癸之水,能除南方丙丁之火,可收华光。见旨火速前行,不得有违!
祖师谢恩接旨,吩咐众将,同太白星驾云直入天宫关内,正遇华光。祖师拔出三台剑喝曰:“来者何人!不得无礼!”华光答曰:“某乃在此名胜,好酒贪花,号作花酒马灵官是也。”祖师曰:“莫非昔日华光么?”曰:“然。”祖师曰:“玉帝有何亏你。敢放火烧南天关?”华光曰:“汝在北方,我烧南方,与你何干?”祖师曰:“某奉玉旨捉汝,好好受缚便罢,半言下肯,少刻叫你化力乌有。”华光乃火性之人,闻言亦不答话,手持长枪,望祖师便刺。祖师显出神通,头顶三十三天,脚踏五湖四海。华光一见,亦变作三头六臂,与祖师大战,祖师招动众将,四边杀进。华光大败,走去北方。祖师赶去,华光一见,丢起三角金砖。祖师用旗一卷,将金砖收了。华光心焦,又将风火二轮撤去,又被祖师用七星剑收了。华光惊慌,又用火丹丢起,又被卷了。
华光进退无路,拼命死战。被祖师驱动北方壬癸水,将华光淹倒在地,用降水棍压住四肢,不能动弹,华光乃是如来面前灯花堆积,后如来念动真言咒成,华光乃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阴,以此遇见北方壬癸之水,故不能脱,被上帝捉住。祖师曰:“你这畜生,不知世务,汝有何神通敢打太子?今被某捉住,有何理说?”华光被水压住,四肢不能得动,哭曰:“弟子因邓化所逼,出于无奈,只得如此,今日被上帝捉拿,乞发慈悲之心救我。”祖师曰:“汝若肯改邪归正,我收汝在我部下为将。”华光连声应曰:“上帝若肯救我,情愿归顺,永不敢反。”祖师即取出聚水珠一颗,化成一粒,叫华光吞下:“我便救你。”华光只得吞下。祖师咐曰:“那米乃是我聚水珠化的,你今吃入肚中,后若有反意,我念动咒语,你肚中水滚起来,汝七日化为水。”华光曰:“蒙上帝救命之恩,永随左右。”上帝听罢,即将降水棒拿起,放了华光。华光告曰:“蒙师父收留,无奈天兵要捉我紧,如何得脱天曹?”祖师曰:“汝乃是火星,可向南方而走。”华光曰:“弟子法宝俱被师父收去,如何去得?”祖师即取前法宝还华光。华光别了祖师,走下中界。
祖师回见玉帝,入朝山呼毕,玉帝曰:“朕召卿捉华光,捉得否?”祖师曰:“臣亦曾收了华光。”玉帝曰:“既然收了,何不解见朕问罪。”祖师奏曰:“臣观华光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宽恩,容华光去中界助收黑气,若有功之日,将功折罪。”玉帝依奏。祖师又奏明玉帝下凡收黑气。玉帝闻奏大悦,亲自把御酒三杯,挂彩出朝,祖师谢恩,同众将离了金殿。出南天宝德关,降下凡来,照旧同众将巡路而行。来到一处,乃是怀州府管下。在村中见一汉子,悲哭而来。祖师向前问曰:“尊翁所哭为何?”那汉子曰:“某姓李名舟方,敞处因前年新有一妖,夜间托村中人梦,说他姓党名归藉,身生得黑色,叫众人要立庙与他。若逢过年端午要人三牲酒醴去祭他;如不依他,一日要去我村中五人。众人当日不信,果应其梦,村中三日,连死一十五人。众人只得祷告,起一庙与他祭赛,果然一年平安。今年近端午,那妖来托村中众人之梦,说他今年不要三牲酒醴,要我女儿送去庙中周载于他。说明年对日放出。如不肯,他将村中人尽行害死。某止有一女,如不送去,则害他众人性命。端午之日,众人要来我家,抢去庙中。我进退无路,因此悲哭。”祖师曰:“尊翁不必悲哭,某等师徒数人有法术,能治得此妖。”李舟方闻言下拜。祖师曰:“不须拜,放心回去,自有分晓。”舟方别了祖师回去。
祖师唤过朱彦夫,变为一个女子,自变李舟方,吩咐将埋伏庙侧,送入庙中。小妖禀知,党归藉大悦出洞,欣然下阶抱女子入洞。被祖师变出本相,拔出七星剑,朱元帅又变出本相,那党归藉正欲逃走,被蛇精于架上跳下卷倒在地。党归藉叫苦连天。祖师曰:“愿降否?”归藉连声愿降。祖师取出火丹一枚,与归藉食下,放火烧庙,拜表奏帝,封党归藉为考较党元帅,手执笠槌,随师降魔。归藉谢恩毕,祖师又同众人前行不题。却说那村中人见庙中火息,人民无灾,各各望空拜谢。祖师慧眼看见,驾云回转,见众民偕舟方拜曰:“非道真则我一村人俱受害矣,请问师姓名。”祖师写下“北方真武将军”六字,驾云上半空,披发于后,脚踏龟、蛇,手持三台七星剑。众人仰头一看,各各下拜。霎时间不见。村中人立起一庙,塑祖师神像供养不题。
却说西安府有一地名黑松林,有一妖姓康名席,头戴二郎盔,三绺须用瓜锺,在仁圣岩中兴妖作怪。祖师同众将来至黑松林,康席变一强寇拦路,要问祖师讨金宝肉食买路,师说:“我等是出家之人,哪有金宝肉食?”康席曰:“既无,敢连应我三声,放你过去。”祖曰:“果无宝肉,十声敢应。”康席见祖师应声未罢,念动咒语,半空中飞出一铜钟,将师盖倒,康席回洞。众将向前扛抬不起,各各忧闷。叫蛇精去见妙乐天尊。天尊问蛇精曰:“汝随师降妖,来此为何?”蛇精将帅被钟盖之事,说了一遍。天尊即同蛇精下凡,念动真言,取出净水一碗,向东一洒,东风将钟吹开。祖师死于其中。天尊将还魂丹一粒入祖师口中,连呵气三口,祖师醒来拜谢。问妖怪之事。天尊曰:“此怪与后洞烟道士通家相好。他今不在洞,不知何去。吾变作道土,蛇精变作仙丹,某送去,那怪必不疑忌。食我之丹,收却此妖便了。”祖师大喜,同众将在黑松林山下等候。
天尊摇身一变,变一道士,蛇精变仙丹,送去。小妖报知康席,康席出接。道士曰:“久闻台范,闻大王昨日劳心,敝洞炼有仙丹二粒,不敢自食,敬送一粒奉大王增百年。”康席大喜拜谢,接过仙丹,吞下肚中。天尊曰:“汝识我么?”康席曰:“何其痴狂说话?我与你久处知交,何言不识?”妙乐天尊曰:“某非道人。”变出本相,与康席看,康席一见大惊。天尊曰:“汝才食那仙丹。乃我蛇精变的,因汝用钟盖祖师,故来收汝。”康席不信。天尊呼一声蛇精,那蛇于肚中应声,爬将起来。康席腹中疼痛,跌倒地下。天尊曰:“愿降否?”那妖肚痛不过,只得说降。天尊叫祖师入洞,取火丹一丸与康席食下,叫出蛇精。妙乐天尊驾云奏玉帝,封康席为仁圣康元帅,手执金斧,助师降魔下题。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