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讲义·师友渊源
粤自羲皇作易,首阐浑沦,神农黄帝相与继天立极,而宗统之传有自来矣。尧舜禹汤文武更相授受,中天地为三纲五常之主。皋陶伊傅周召又相与辅相,施诸天下,为文明之治。孔子不得行道之位,乃集群圣之法,作六经,为万世师,而回参伋轲实传之,上下数千年,无二说也。轲之后失其传,天下骛于俗学,盖千四百余年,昏昏冥冥,醉生梦死,不自觉也。及我宋之兴,明圣相承,太平日久,天地真元之气复会,于是濂溪先生与河南二程先生,卓然以先知先觉之资,相继而出。濂溪不由师传,独得于天,提纲启钥,其妙具在太极一图。而通书四十章,又以发图之所未尽,上与羲皇之易相表里,而下以振孔孟不传之坠绪,所谓再辟浑沦。二程亲授其旨,又从而光大之。故天理之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与凡造道入德之方,修己治人之术,莫不秩然有条理,备见于易传、遗书,使斯世之英才志士,得以探讨服行,而不失其所归。河洛之间,斯文洋洋,与洙泗并闻而知者。有朱文公,又即其微言遗旨,益精明而莹白之,上以达群圣之心,下以统百家而会于一。盖所谓集诸儒之大成,而嗣周程之嫡统,粹乎洙泗濓洛之渊源者也。学者不欲学圣则已,如学圣人而考论师友渊源,必以是为迷涂之指南,庶乎有所取正而不差。茍或舍是而他求,则茫无定准,终不得其门而入矣。既不由是门而入,而曰吾能真有得乎圣人心传之正,万无是理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