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中庸
文公解中庸为平常。非于中之外复有所谓庸,只是这中底发出于外,无过不及,便是日用道理。平常与怪异字相对,平常是人所常用底,怪异是人所不曾行,忽然见之便怪异。如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日用事,便是平常底道理,都无奇特底事。如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夷齐之立节,三仁之制行,又如视之思明,听之思聪,色之思温,猊之思恭,与夫足容之重,手容之恭,头容之直,气容之肃,及言忠信,行笃敬,居处恭,执事敬等类,论其极致,只是平常道理。凡日用间人所常行而不可废者,便是平常道理。惟平常,故万古常行而不可易。如五榖之食,布帛之衣,万古常不可改易,可食可服而不可厌者,无他,只是平常耳。故平常则自有不可易之义。其余珍奇底饮食衣服,则可供一时之美,终不可以为常。若常常用之,则必生厌心矣。
程子谓“不易之谓庸”,说得固好,然于义未尽,不若文公平常之说为明备。盖平常字包得不易字意,不易字包不得平常字意,其实则一个道理而已。游定夫谓“中和以性情言,是分体用动静,相对说。中庸以德行言,是兼行事,相合说。”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