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经权
用权须是地位高方可。经与权相对,经是日用常行道理,权也是正当道理,但非可以常行,与日用常行底异。公羊谓“反经而合道”,说误了。既是反经,焉能合道?权只是济经之所不及者也。
权字乃就秤锤上取义。秤锤之为物,能权轻重以取平,故名之曰权。权者,变也。在衡有星两之不齐,权便移来移去,随物以取平。亦犹人之用权度揆度事物以取其中相似。
经所不及,须用权以通之。然用权须是地位高方可,非理明义精便差,却到合用权处亦看不出。权虽经之所不及,实与经不相悖,经穷则须用权以通之。柳宗元谓“权者,所以达经也”,说得亦好。盖经到那里行不去,非用权不可济。如君臣定位,经也。桀纣暴横,天下视之为独夫,此时君臣之义已穷,故汤武征伐以通之,所以行权也。男女授受不亲,此经也,嫂溺而不援,便是豺狼,故援之者,所以通乎经也。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此经也。佛肸召,子欲往,则权也。然须圣人理明义精,方用得不差。
权,只是时措之宜。“君子而时中”,时中便是权。天地之常经是经,古今之通义是权。
问权与中何别?曰:知中然后能权,由权然后得中。中者,理所当然而无过不及者也。权者,所以度事理而取其当然,无过不及者也。
论语从共学至可与立,方可与权。天下事到经所不及处,实有碍,须是理明义精,方可用权。且如武后易唐为周,张柬之辈于武后病中扶策中宗出来。胡氏管见说武后乃社稷之贼,又是太宗才人,无妇道,当正大义,称高祖、太宗之命,废为庶人而赐之死。但天下岂有立其子而杀其母?南轩谓此时当别立个贤宗室,不应立中宗,他也只见得后来中宗不能负荷,故发此论。文公谓:南轩之说亦未是,须是身在当时,亲见得人心事势是如何。如人拳拳中宗,中宗又未有失德,如何废得?人心在中宗,才废便乱。须是就当时看得端的,方可权度。所以用权极难。
(先生所编文公竹林精舍语录,亦以后来言之,则中宗不可立,以当时言之,中宗又未有可废之罪,天下人心皆瞩望中宗,高宗别无子,不立中宗,又恐失天下之望。是时承干亦有子,但人心不属,若卒然妄举,失人心,做不行。又事多最难处,今生数百年后,只据史传所载,不见得当时事情,亦难断定。须是身在当时,亲见那时事情如何。若人心不在中宗,方可别立宗室;若人心在中宗,只得立中宗。
文中子说:权义举而皇极立。说得亦未尽。权固义精者然后用得不差,然经亦无义不得。盖合当用经时须用经,当用权时须用权,度此得宜便是义,便是二者都不可无义。如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是不当用权而用权者也。王魏不死于建成而事太宗,是当守经而不守经者也。自魏晋而下,皆于国统未绝,而欺人孤寡,托为受褝,皆是当用经而不用经,不当用权而用权者也。又如季札终于固让而不肯立,卒自乱其宗国,是于守经中见义不精者也。张柬之等五王反正,中宗诛诸武而留一武三思,卒自罹祸之惨,是于用权中见义不精者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