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集虚书院记
余杭孟君字集虚,筑室苕溪上为读书地,以其字扁之。予闻老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车之用,知虚者万有所从集也。窍虚而风集,坎虚而水集,谷虚而云集,室居之虚也人集焉。天地之虚也,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鳞介集焉。孰谓吾一心虚而不为道所集乎?然心为物可虚可窒,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向焉所谓集皆可得见,而此不可知,故虚者每为异物所窒,恍兮惚兮者将弗集矣。一心无樊,攻焉者众,喜怒哀乐毒其内,是非得丧寇其外,欲斯须之虚有不可得者。若是求道,亦击鼓而求亡子也,吾孟君不然,君儒者,而寄迹道家者流,为诗文咸有法度,炼元养素,九锁山中斋居者三年,既乃为世故役,弗遂其志,戚戚然恶之。所蓄书数千卷,将室成而藏焉,且与方外奇士游,居讲习于此,所得殆未可量。然余谓君无志于道则巳,苟有志书亦累也。比见世读书者,四方万里无所不通,上下数千载无所不闻,归而求其本心,则虚焉者寡矣。圣人之道遂为绝学,可叹也。愿君悉素所蕴于无何有之乡,然后即方寸之地,朝而辟焉,暮而涤焉,使介然之有不得累乎其中,君益矣。颜子始好学,终坐忘,唯道集虚。盖深造自得之妙,颜何人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