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启蒙教育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姓氏文献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相关书法
《百家姓》作为一部影响力很大的启蒙读物,相关的书法作品很多。如王羲之字帖《右军正草百家姓》伪作,该书虽假,书法功力也是相当不错。另外还有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等名家书写的《百家姓》等。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