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零四 逮
历史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位迹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官员迹人,亦称及人、伋人。在古代,“人及”字义就是“逮”,而“逮”即“逯”的古体字,因此又称逮人、逯人。
逮人,专职掌管王室御设的行猎场所即围场,防止他人偷猎,保护围场内各种动物,探寻记录动物行踪,以供君王狩猎。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迹人,掌邦田之地政……禁麋鹿卵者,与其毒矢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均设有逮人之官,到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亦设有司迹中士,亦称司逮中士,官秩正二命(从八品),隶属于秋官府管辖,下属有司逮下士若干。
在典籍《唐韵》中有注释:“逯,姓也。逯音禄,又音鹿。今东郡有逯姓,二音并行。书本逯字或作逮。今河朔有逮姓,自呼音徒戴反,其义两通。”
在逮人、司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逮氏,亦有称迹氏、及氏、逯氏、伋氏者,逮氏读音作dài(ㄉㄞ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邑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逯”是一个地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个邑名叫逯(今山西永和),后来有一秦国大夫被封于逯邑,建逯城,其后人就以封邑名为姓氏,称为逯氏。唐朝时期,松赞干布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就是通过逯城回归吐蕃王朝的。
在秦汉之际,“逯”、“逮”二字通义通假,因此逯氏亦称逮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ù(ㄌ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邑名,亦以邑名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付逯城(今河南沁阳),楚王族中有被封于付逯城者,其后代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付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逯氏。
在秦汉之际,“逯”、“逮”二字通义通假,因此逯氏亦称逮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ù(ㄌㄨˋ)。
家族名人
逮并:(生卒年待考),亦称逯并。著名汉朝大臣、蒙乡侯。
西汉孺子婴居摄三年(公元8年),逮并被封为蒙乡侯。
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廷下大司马孔永认为王莽为事无常,遂辞职,逮并继任为大司马。
新朝于凤元年(公元14年),在王莽推行新政改革,即更改地方官制和政区建制的过程中,大司马逮并被免职。
新朝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拥立刘氏宗亲刘玄称帝,年号定为“更始”,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这使王莽的新朝政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冲走这个不好消息带来的晦气,王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老,他还特意将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王莽的败亡命运。
当年的农历6月,王莽派出的军队和起义军在昆阳交战,结果王莽军全军覆没。起义军乘胜直捣长安。农历10月1日,义军攻进了长安的宣平门。王莽被城内响应义军的一名商人杜吴杀死。
王莽政权败亡后,更始帝刘玄大肆屠戮新朝官吏,逮并因在新朝中任过重职,全族遂避难逃亡,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姓氏古体字“逯”为姓氏者,称逯氏,其实还是同一姓氏字。也有改用先祖名字称并氏者。
迁移分布
今山西省的清徐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山东省的淄博市、潍坊市等地,均有逮氏族人分布。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