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三十六 仰
历史来源
源流一
仰延的后人,以祖上的字为姓,遂成仰姓。
源流二
出自嬴姓,为秦惠帝之子公子印之后。印,古为仰字的右半部。其支庶子孙以祖字为姓,加一人旁,遂成仰姓。
家族名人
仰 延
上古舜帝时的大臣,精通音乐,将当时八弦瑟,改造增为二十五弦。这是一大发明。
仰 忻
宋代孝子,字天贶,永嘉人。力学笃行,年五十余岁丧母,自己背了土筑坟,并且在墓旁建屋守墓,因为墓旁生白竹,竹上栖有乌鸦,故有“慈乌白竹”之瑞。
仰 瞻
明朝著名刑官,于永乐年间任大理丞,以执法严明,而得后世年景仰。
仰仁谦
宋代廉吏。有楹联说他:“抚宇劳心,百姓改观新政令; 廉静寡欲,四方共仰大风声”。
迁徙分布
(缺)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仰氏家族是由来已久的,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朝之时,就已经有一位叫作仰祗的杰出先人,以官拜御史而使仰氏为人所知;另《姓氏考略》上指出,从唐代末年开始,浙江的钱塘和吴兴一带,已经有了姓仰的宗族,并且成为仰姓的望族。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江西武宁县有一族人姓仰,据我所知这县就一族人好像是从湖南迁过来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