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六 东方
历史来源
1、远古时伏羲创制了八卦,八卦方位以东方为尊,伏羲又叫神农氏,他的族人务农,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个开始农作的重要时刻,于是伏羲的后代人中有的形成了东方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朝东方朔的后人。东方朔之父名张夷,在他出生前便去世了。母亲田氏在他出生三天后也死了。东方朔由其兄嫂抚养成人。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取名叫东方朔。东方朔官拜太中大夫,他生性诙谐滑稽,出言幽默,但能洞察事理,直言切谏。他的后代亦以东方为氏,又形成一支东方姓。相声界尊东方朔为祖师爷。
家族名人
东方朔:汉代滑稽家,出入宫廷,文学修养很好,通晓世事,常借说笑话来劝谕皇上,深受上人们赞赏。据说他矮小,所以后人画东方塑都画成矮个。
东方虬:唐朝史官、诗人,唐代武后时任左史,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时,命随从文官赋诗,东方虬最先作好,武后赐他锦袍。
东方显:唐代学士,为开元中舍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迁徙分布
(缺)东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东方”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远古时期,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古书记载,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出于震,位主东方”,即根据八卦图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为“东方”,因此,就以“东方”为姓氏。至汉武帝年间,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本姓张,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邻居就根据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起名为“东方朔”。而他长大后,名嘲一时,东方作为姓氏又得以巩固。东方朔为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人,唐代时,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历史上的东方姓名人很多,还有东方虬、东方显等。东方虬为唐代史官、诗人,东方显为唐代文学家、开元十八学士之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六韬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