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一 澹台
历史来源
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山)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
家族名人
澹台灭明: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南)人。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其相貌丑陋,但为人公正,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受到孔子的推崇。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则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江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金乡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敬伯:东汉名士,又名澹台恭,会稽人。向薛汉为师学习《韩诗》,为薛汉最知名的弟子之一。薛汉的弟子中,以澹台敬伯与杜抚、韩伯高等最为知名。
迁徙分布
(缺)澹台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澹台姓起源于春秋时候,鲁国地名为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后来有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居住于此,就以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故叫澹台灭明。他的后代,就承继澹台为姓,世传澹台氏。另一种说法,也是源于地名,但是一名为澹台的湖泊。书载,灭明南下游历各地,曾居于澹台湖滨,并以湖名为姓。后人因之。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早就简化成台氏了。澹台姓望出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是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