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兌下兌上
兌,亨利貞。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剛中正而外柔,順於萬物,皆說其澤。聖人以說先人,而民忘其勞,以說犯難,民則忘死。非大人不能說於民,而民咸說而得其正也。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兩說而合,者莫過於朋友講習也。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以剛正之說,首出門而和人也。守正和人也。守正和人,何往不吉。行豈疑哉。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失位與三,豈無悔也。志在和人,欲其說,信中不失正,故吉也。夫何悔焉。
六三,來兌凶。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兌者,陽說隂也。過說於上,柔以來人,使人從欲者也。何以終哉,凶其宜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幹居臣位,商量冝制,祗上使下,不敢自安,皆獲所說,必得其慶也。故大速有喜也。
九五,孚于剥,有厲。象曰:孚于剥位,正當也。
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處尊而孚於上,隂信於小人消君子之道也。得位正當為人之刑,則下化矣。下之消則上危也。可不慎乎。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為五牽說,信而尚之,柔而匪正也。雖說來矣,豈足光哉。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