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
太岁庚辰隐居曰∶余宅身幽岭,迄将十载。虽每植德施功,多止一时之设,可以传方远裔者,莫过于撰述。见葛氏《肘后救卒》,殊足申一隅之思。夫生人所为大患,莫急于疾,疾而不治,犹救火而不以水也。今辇掖左右,药师易寻,郊郭之外,已似难值。况穷村迥野,遥山绝浦,其间枉夭,安可胜言?方术之书,滚动条徒烦,拯济殊寡,欲就披览,迷惑多端,抱朴此制,实为深益。然尚阙漏未尽,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以箴规心行。今余撰此,盖欲卫辅我躬。且《佛经》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上自通人,下达众庶,莫不各加缮写,而究括之。余又别撰效验方五卷,具论诸病证,徒因药变通,而并是大治,非穷居所资,若华轩鼎室,亦宜修省耳。葛序云,可以施于贫家野居,然亦不止如是。今?绅君子,若常处闲佚,乃可披检方书,或从禄外邑,将命遐征;或宿直禁门,晨宵隔绝;或急速戎陈,城闸极严阻,忽遇疾仓卒,唯拱手相看,曷若探之囊笥,则可庸竖成医。故备论证候,使晓然不滞,一披条领,无使过差也。寻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齐者,其效实多。余今重以该要,庶亦传之千祀,岂止于空卫我躬乎!旧方都有八十六首,检其四蛇两犬不假殊题;喉舌之间,亦非异处;入冢御气,不足专名;杂治一条,犹是诸病部类,强致殊分,复成失例,今乃配合为七十九首,于本文究具都无忖减,复添二十二首,或因葛一事,增构成篇,或补葛所遗,准文更撰,具如后录。详悉自究,先次比诸病,又不从类,遂具劳复在伤寒前,霍乱置耳目后,阴易之事,乃出杂治中。兼题与篇名不尽相符,卒急之时,难于寻检,今亦复其铨次,庶历然易晓。其解散脚弱、虚劳、渴痢、发背、呕血,多是贵胜之疾,其伤寒中风,诊候最难分别,皆应取之于脉,岂凡庸能究?今所载诸方,皆灼然可用,但根据法施治,无使违逆。其痈疽,金疮形变甚众,自非具方,未易根尽。其妇女之病、小儿之病,并难治之方法不少,亦载其纲要云,凡此诸方,皆是撮其枢要,或名医垂记,或累世传良,或博闻有验,或自用得力,故复各题秘要之说,以避文繁。又用药有旧法,亦不复假事事诠诏,今通立定格,共为成准。凡服药不言先食者,皆在食前;应食后者,自各言之。凡服汤云三服。再服者,要袍山源涯味,或疏或数,足令势力相及。毒利药,皆须空腹,补泻其间,自可进粥。凡散日三者,当取旦、中、暮进之。四五服,则一日之中,量时而分均也。凡下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而别说用酒水饮,则是可通用三物服也。凡云分等,即皆是丸散,随病轻重所须,多少无定,铢两三种五种,皆分均之分两。凡云丸散之若干分两者,是品诸药,宜多宜少之分两,非必止于若干分两,假今日服三方寸匕,须瘥止,是三五两药耳。凡云末之,是捣筛如法。?咀者,皆细切之。凡云汤煮,取三升,分三服,皆绞去滓而后酌量也。字方中用鸟兽屎作矢字,尿作溺字,牡鼠亦作雄字,干作干字。凡云钱匕者,以大钱上全抄之;若云半钱,则是一钱抄取一边尔;并用五铢钱也,方寸匕,即用方一寸抄之可也;刀圭准如两大豆。炮、熬、炙、洗治诸药,凡用半夏,皆汤洗五六度,去滑;附子、乌头,炮,去皮,有生用者,随方言之;矾石熬令汁尽;椒皆出汗;麦门冬皆去心;丸散用胶皆炙;巴豆皆去心皮,熬,有生用者,随而言之;杏人去尖皮,熬,生用者言之;葶苈皆熬;皂荚去皮子;藜芦、枳壳、甘草皆炙;大枣、栀子擘破;巴豆、桃杏仁之类,皆别研捣如膏,乃和之;诸角皆屑之;麻黄皆去节;凡汤中用芒硝、阿胶、饴糖,皆绞去滓,纳汤中,更微煮令消;红雪、朴硝等,皆状此而入药也;用麻黄即去节,先煮三五沸,掠去沫后,乃入余药。凡如上诸法,皆已具载在余所撰本草上卷中。今之人有此《肘后百一方》者,未必得见本草,是以复疏方中所用者载之,此事若非留心药术,不可尽知,则安得使之不僻缪也?案病虽千种,大略只有三条而已,一则腑脏经络因邪生疾;二则四肢九窍内外交媾;三则假为他物横来伤害,此三条者,今各以类,而分别之,贵图仓卒之时,披寻简易故也。今以内疾为上卷,外发为中卷,他犯为下卷,具列之云。
上卷三十五首治内病。
中卷三十五首治外发病。
下卷三十一首治为物所苦病。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