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九章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武王、周公,他们是最孝的了吧!
所谓的孝者,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
每年的春秋修理他们的祖庙,陈列宗庙祭器,摆设上他们的裳衣,荐献时新的食物。
宗庙的礼仪,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别贵贱;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别贤不肖;对众人报酬为长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贱的人;让年长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齿。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应有礼节,奏起那音乐,恭敬那所尊重的,敬爱那所亲爱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样,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样,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与社祭的礼节,用以事俸先帝,宗庙的祭礼,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这两种祭礼以及禘与尝的义理,治理国家就如同展示这手掌一样容易了。”
注释
(1)宗器:宗庙祭器。
(2)设:摆设、陈列。
(3)旅:次序,众人。
(4)逮:逮及、达到。
(5)燕毛: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6)上帝:远古的帝王,先帝。
(7)禘尝:按周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典。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