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事物
胡子曰:事物之情,以成则难,以毁则易。足之行也亦然,升高难,就卑易。舟之行也亦然,溯流难,顺流易。是故雅言难入而淫言易听,正道难从而小道易用。伊尹之训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本天下事物之情而戒之耳,非谓太甲质凡而故告之以如是也。英明之君以是自戒,则德业日新,可以配天矣。
圣人理天下,以万物各得其所为至极。井田封建,其大法也。暴君污吏既已废之,明君良臣历千五百余岁未有能复之者,智不及邪,才不逮邪,圣道不传,所谓明君良巨也,未免以天下自利,无意于裁成辅相,使万物各得其所邪。
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性情之德,庸人与圣人同,圣人妙而庸人所以不妙者,拘滞于有形而不能通尔。今欲通之,非致知,何适哉?
至亲至切者,其仁之义也欤,至通至达者,其义之理也欤!人备万物,贤者能体万物,故万物为我用。物不备我,故物不能体我。应不为万物役而反为万物役者,其不智孰甚焉!
行吾仁,谓之恕。操吾心,谓之敬。敬以餐吾仁。
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其气之本乎!
释氏窥见心体,故言为无不周遍。然未知止于其所,故外伦理而妄行,不足与言孔、盂之道也。明乾坤变化、万物受命之理,然后信六道轮回之说,具诐淫邪遁之辞,始可与为善矣。
气之流行,性为之主。性之流行,心为之主。
释氏有适而可,有适而不可,吾儒无可无不可。人能自强于行履之地,则必不假释氏淫遁之词以自殆矣。释氏惟明一心,亦可谓要矣,然真孔子所谓好仁不好学者也。不如是,岂其愚至于无父无君,而不自知其非也哉?
物无非我,事无非真。彼遗弃人间万务,惟以了死生为大者,其蔽孰甚焉!
气感于物,发如奔霆,狂不可制。惟明者能自反,惟勇者能自断。
行之失于前者,可以改之于后,事之失于今昔,可以修之于来。虽然,使行而可以逆制,则人皆有善行矣,使事而可以预立,则人皆有善事矣。惟造次不可以少待也,惟颠沛不可以少安也,则行失于身,事失于物,有不可胜穷者矣。虽强力之人,改过不惮,其如过之不穷何?是以大学之方在致其知。知至,然后意诚,意诚,则过不期寡而自寡矣。
事之误,非过也,或未得驭事之道焉耳。心之惑,乃过也。心过难改,能改心过,则无过矣。
能攻人之实病至难也,能受人贲攻者为尤难。人能攻我实病,我能受人实攻,朋友之义其庶几乎!不然,其不相陷而为小人者,几希矣。
忌克之人,其可事乎?其急也,我谏我听,我才我用。祸既息矣,我谏,谤也,我才,奸也,杀我必矣。有天下国家而如是,能传之子孙者,未之有也。是故不忌不克,可以为君矣。谏不妄发,才不妄试,可以保身矣。
丧之三年,尽生者之孝心也,于死者何加损焉?是故汉文虽有命短丧,我谓之天下之慈君,而汉景不服三年之丧,其为孝也薄矣。行而有悖于天,有累于身,虽有父令,不可从也。从之,则成父之小欲而隳父之大仁,君子不谓之孝。况三年之丧,仁人孝子所以事天成身之本,非父之所得令者乎?后世不罪漠景之薄于亲,而罪汉文之慈于臣子,是未察乎丧服之志者也。
欲大变后世之法度,必先大变人主之心术。心术不正,则不能用真儒为大臣。大臣非真儒,则百官不可总已以听,而嗣君不可以三年不言,母后虽欲顺承天意,不挠外权,不可得矣。此不可不大变其本也。本正,则自身措之百官万民而天下皆正矣。
荀子曰:有治人,无治法。窃譬之欲拨乱反之正者如越江湖,法则舟也,人则操舟者也。若舟破楫壤,虽有若神之技,人人知其弗能济矣。故乘大乱之时必变法。法不变而能成治功者,未之有也。
欲拨乱兴治者,当正大纲。知大纲,然后本可正而末可定。大纲不知,虽或善于条目,有一时之功,终必于大网不正之处而生大乱。然大纲无定体,各随其时,故鲁庄公之大纲在于复仇也,卫国之大纲在于正名也。仇不复,名不正,虽有仲尼之德,亦不能听鲁、卫之政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