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闺智部·木兰 韩保宁 黄善聪
【原文】
原文
秦发卒戍边,女子木兰悯父年老,代之行。在边十二年始归,人无知者。
前秦时期,有一位老人接到了戍守边疆的命令,女儿木兰可怜父亲上了年纪,就装扮成男子代替父亲从军,戍守边疆十二年后才返回了家乡,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女儿身。
韩氏保宁,民家女也。明玉珍乱蜀,女恐为所掠,乃易男子饰,托名从军,调征云南。往返七年,人无知者。虽同伍亦莫觉也,后遇其叔,一见惊异,乃明是女,携归四川,当时皆呼为“贞女”。
韩保宁是位民家的女孩。元末时期明玉珍在蜀地叛乱,韩保宁害怕被贼兵俘获受到侮辱,就装扮成男子,更换姓名从军。她被调往云南作战,前后共七年,无人知她是女扮男装。就连一起打仗征战的伙伴也没有察觉到。后来在路上遇到她的叔父,见面十分惊异,才道破她是个女儿身,于是叔父带她回到四川,当时乡人都称韩保宁是“贞女”。
黄善聪,应天淮清桥民家女,年十二,失母。其姊已适人,独父业贩线香。怜善聪孤幼,无所寄养,乃令为男子装饰,携之旅游庐、凤间者数年,父亦死。善聪即诡姓名曰张胜,(边批:大智术。)仍习其业自活。同辈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袜,夜乃溲溺。弘治辛亥正月,与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见其姊,乃以姊称之。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乃笑曰:“弟即善聪也。”泣语其故,姊大怒,(边批:亦奇人。)且詈之曰:“男女乱群,玷辱我家甚矣!汝虽自明,谁则信之?”因逐不纳,善聪不胜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须令明白,以表寸心。”其邻即稳婆居,姊聊呼验之,乃果处子,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越日,英来候,再约同往,则善聪出见,忽为女子矣,英大惊,骇问,知其故,怏怏而归,如有所失,盖恨其往事之愚也,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时英犹未室,母贤之,即为求婚,善聪不从,曰:“妾竟归英,保人无疑乎?”边批,大是。交亲邻里来劝,则涕泗横流,所执益坚。众口喧传,以为奇事,厂卫闻之,(边批:好媒人。)乃助其聘礼,判为夫妇。
黄善聪是应天府怀清桥畔的一位民家女,在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当时姐姐已经嫁人了,父亲以卖线香为生。看到黄善聪年纪尚小,没有人照顾她,于是就将她改扮成男孩子的模样,跟随自己在庐州、凤阳等地贩卖线香。几年以后,黄父也去世了,于是黄善聪就改名换姓叫张胜,(边批:智术高明。)仍然承袭了父亲的旧业,卖香生活。同行中有个叫李英的人,从金陵来,不知道张胜是个女子,两人结伴一起卖香,一年多来同寝共食。只是张胜常常称自己有病,不脱下衣袜,到半夜的时候才盥洗净身。弘治辛亥年正月,张胜和李英一起回到南京,这时她已经二十岁了。一天黄善聪头戴巾帽前去探望姐姐。姐姐初见一名男子称呼自己姐姐,就说:“我没有弟弟,你怎么会来?”黄善聪笑着说:“弟弟就是善聪。”哭着说明原因。姐姐生气了,(边批:也是位奇人。)并且骂道:“男女同住在一起,简直是败坏我们家的门风!你虽然自称是清白的,但是有谁会相信你呢?”要将黄善聪赶出门。黄善聪不由得心中产生了恨怨,一面哭一面发誓说:“如果妹妹的身子遭到了玷污,愿意一死表明心意。”刚好邻居是一名有经验的产婆,姐姐请来产婆验身,证明妹妹仍然是处女,这时姐姐才抱着妹妹痛哭起来,亲手为妹妹脱去了男装。过了一段时间,李英前来探望她,想要约张胜一起再去卖香,结果看到回复女儿身的黄善聪,不禁大吃一惊,问明原因之后,才若有所失地回家了。或许是李英在心中埋怨自己过去反应太过迟钝了,回到家后,就将黄善聪改扮男装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听后也是惊叹不已。李英尚未成家,他母亲是位贤德的妇人,就托人说媒,黄善聪却拒绝说:“如果我嫁给李英,还有人会相信我的清白吗?”(边批:说得很对。)两家的亲友,邻里纷纷劝说,但是黄善聪流着眼泪,坚持不肯答应。事情传开以后,乡人都认为这是件奇事,厂卫听说这件事之后,(边批:好媒人。)资助李英娶妻的聘礼,判决二人成为夫妇。
〔评〕木兰十二年,最久;韩贞女七年,善聪逾年耳。至于善藏其用,以权济变,其智一也。
(评译)三个人中木兰装扮成男儿的时间最长,共十二年,韩贞女是七年,黄善聪是一年多。但是三个人能不露任何痕迹,避人耳目的智慧是相同的。
若南齐之东阳娄逞、五代之临邛黄崇嘏,无故而诈为丈夫,窜入仕宦,是岂女子之分乎?至如唐贞元之孟妪,年二十六而从夫,夫死而伪为夫之弟,以事郭汾阳;郭死,寡居一十五年,军中累奏兼御史大夫。忽思茕独,复嫁人,时年已七十二。又生二子,寿百余岁而卒。斯殆人妖与?又不可以常理论矣!
但说起像南齐时期东阳妇人娄逞,五代时期临邛妇人黄崇嘏,没有理由地去装成男子,去争取功名,这又怎么是女子该守的本分呢?唐朝贞元年间有位姓孟的妇人,二十六岁时嫁人,丈夫死了以后,假称是丈夫的弟弟,在郭子仪的手下当差,郭子仪死后十五年时间里,她竟然官至御史大夫。有一天又突然想要嫁人了,当时她已经七十二岁了,婚后生下了两个孩子,活到一百多岁才死。我想这妇人恐怕是人妖吧,天下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按照常理去推断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