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明智部·王琼
【原文】
原文
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事下九卿会议,本兵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众不敢异。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严,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臣以为不发兵便。”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边批:只是不深知晋溪故。)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明世宗嘉靖初年,北方胡虏入侵陕西花马池,巡抚感到害怕,奏请朝廷派遣军队征讨。这件事世宗交给九卿(明朝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合称九卿)商议。兵部尚书王宪(东平人,字维纲)认为应该出兵,否则恐怕来不及。其他人都不敢有异议。只有王琼(太原人,字德华,著有《晋溪奏议》,当时任冢宰)不同意,说:“我自己另有奏疏。”于是奏道:“花马池是微臣在边境时所规划修建的,防守工事非常坚强严密,胡虏一定侵入不了;就算侵入,也不过是掠夺少许财物而已,当地的兵力绝对足以防御,不用多少时间胡虏就会撤退。如果派京师的军队长途跋涉到边境,只不过增加路途上的疲劳,未必有用,而且沿途对百姓的骚扰,危害也不浅。假使军队到达该地而胡虏已经退了,就只是徒劳往返而已。微臣认为不出兵才对。”但由于出兵的事主要由兵部负责决定,最后还是派出六千名士兵,命令两名将领率领前往。(边批:这是由于不了解陕西当地的地形的缘故。)军队到达彰德正待渡河,就传报胡虏已经出境了。
〔评〕按晋溪在西北,修筑花马池一带边墙,命二指挥董其役。二指挥甚效力,边墙极坚,且功役亦不甚费,有羡银二千余,持以白晋溪。晋溪曰:“此一带城墙,实西北要害去处,汝能尽心了此一事,此琐琐之物何足问,即以赏汝。”后北虏犯边,即遣二指挥提兵御之,二人争先陷阵,其一竟死于敌。晋溪筹边智略类如此。
(评译)王琼在西北修筑花马池一带的边墙,命令两名指挥负责督导。两名指挥非常尽责,边墙也筑得非常坚固,而且费用也不太多,完成后尚有二千多两盈余的银子,来报告王琼。王琼说:“这一带边墙是防御西北最重要的设施,你们能尽心尽力完成这件事就很好,这些琐碎的财物我不过问,就赏给你们吧!”后来北方胡虏侵犯边区,就派这两名指挥带兵去抵御,两人争先冲锋陷阵,其中一名最后殉职。王琼筹备边防的才智,其做法和功迹大概都和这种情形类似。
又晋溪总制三边时,每一巡边,虽中火亦费百金,未尝折干,到处皆要供具,烧羊亦数头,凡物称是。晋溪不数脔,尽撤去,散于从官,虽下吏亦沾及。故西北一有警,则人人效命。当时法网疏阔,故豪杰得行其意;使在今日,则台谏即时论罢矣。
另外,王琼镇守边境时,每次到阵地巡视,寻常的一餐,也要花费百两金子,所到的地方都要准备宴会的用具,宰杀好几头羊,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花费,有这种规模。王琼自己吃得不多,其余都分配给将领和士卒,连职位最低的小吏都分得了好处,所以西北地方一旦有战事,人人都乐于效命。当时法网疏漏,豪杰之士都能顺着自己的心志行事。假使在今日,谏议的官员马上就要加以弹劾,主事者甚至会被罢官。
梅衡湘任播州监军,行时请帑金三千备犒赏之需,及事定,所费仅四百金,登籍报部,无分毫妄用。
梅衡湘任播州监军时,临行请公款三千万钱,准备犒赏士兵,整个任务完成后,却只花费了四百万钱,剩余的都如数报缴兵部,一点没有乱用。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晋书
- 宋书
- 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