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谲盗
219、高谦之枷囚后魏高谦之,为河阴令。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金,诈市人马,因而逃去。诏令追捕甚急。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议者。有二人相见欣然曰:“无复忧矣!”执送案问,悉获其党。旧出北史高恭之传。谦之,其兄也。
按:谲盗之术与擿奸同,彼亦用谲以擿之也。
220、慕容彦超穴库(钱惟济一事附)汉慕容彦超为郓帅日,置库质钱。有奸民以伪银二铤,质钱十万,主吏久之乃觉。彦超阴教主吏夜穴库墙,尽徙其金帛于他所,而以盗告。彦超即榜于市,使民自占所质以偿之。民皆争以所质物自言,已而得质伪银者,执之服罪。旧出五代书本传。 按:钱惟济留后知成德军,有以伪银质钱者,其家告官。惟济密谓曰:“第声言被盗,而立赏捕之,质伪银者必来责余直。”果然。乃用彦超谲盗之术者也。见本传。
彼有谲之不出者,何哉?或盗转而之他,或盗知其为谲也。是故用谲宜密而速,与兵法同矣。
221、孙沔刑丐已见惩恶门。
222、陈述古祠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庙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合祠之,引囚立钟前,喻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帷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是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见沈括内翰笔谈,云“此亦古法,出于小说。”按:谲非正也,然事有赖以济者,则亦焉可废哉。抑又闻之,正不废谲,功乃可成;谲不失正,道乃可行。是于谲盗之术,取其一端而已,盖亦未可责备也。然与镬、摸钟,皆用谲钩慝,颇似鞫情之术矣,但意所主者,特在于盗,故以附谲盗门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