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标本论
歧伯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它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刺王公布衣:
歧伯曰:“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而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其气之剽悍滑利也。寒痹内热,刺布衣以火淬之,刺大人以药熨之。”
刺常人黑白肥瘦:
歧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瘦人皮薄色白,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刺壮士:
歧伯曰:“壮士真骨,坚肉缓节,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刺婴儿:
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刺可也。”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歧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使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盖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